34(第5/6页)

徐州城这两天乱了套,负责后勤的孔汉文更是忙得快要四脚朝天了,根本没有时间走出“剿总”大院与组织联系。下一步,孔汉文可以走也可以留,但是他最终决定跟随部队撤离,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了解杜聿明部队的行动踪迹。盘算好之后,孔汉文一直想办法尽快与组织取得联系,以期得到组织上的批准,所以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门口的动静。

当看到侯五嫂推着小车出现在门口的时候,他立刻明白组织上也正设法与他取得联系。

侯五嫂回到家后,把孔汉文的消息报告给了侯师傅。

组织上不仅批准了孔汉文的申请,还专门派出一位同志扮成逃难的农民,跟随他所在的部队以便保持联络。

从徐州出发后,杜聿明率领部队走走停停,撤退非常缓慢。部队里小道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一会儿说在青龙集东北襄山庙附近担任警戒任务的五军四十五师被共军包围了,正打得激烈;一会儿说十六兵团接防的一个旅因辨别不清方向被共军骗入包围圈消灭了,等等,各种坏消息在士兵中传来传去,人心惶惶不安。

12月3日这天,部队本来要开拔的,东西都已收拾停当,突然又停下来了。孔汉文也很疑惑,悄悄地问自己的顶头上司军需处处长龚方令,正窝着一肚子火的龚方令说:“现在是一天三变,不知谁说了算,我也不知道原因,待命吧!”

看到二兵团的邱清泉司令、十六兵团的孙元良司令以及十三兵团的几位长官都坐着吉普车风尘仆仆地赶来了,孔汉文猜想一定有大事发生,他打算凑过去探听探听,但又怕被察觉,只好焦急地等待局势的变化。

一直到了晚上,孔汉文才接到新的命令,龚方令宣布:“上面命令,不再向永城走了,改向南往濉溪口方向攻击,大家马上做好后勤准备工作。”

黄维兵团在双堆集被围一事孔汉文是知道的。经过分析,他认为杜聿明临时改变行军路线肯定是去解黄维之困的。过去的几天,孔汉文一直担心如果国民党部队跑得太快,解放军可能追击不上而让他们跑掉。这下好了,杜聿明自己不跑了,向濉溪口方向进军就相当于自投罗网。想到这些,孔汉文内心不禁一阵欣喜:“这个情报太重要了,一定要尽快送出去!”

白天,孔汉文没有找到机会,只有等待黑夜的到来。

一整天的急行军后,杜聿明将司令部安扎在孟集。杜聿明在哪里,大家都觉得哪里是安全的,不少部队以及跟逃出来的百姓全都聚集到了孟集周边。入夜的孟集并不安静,远处不时传来零星的枪声。孔汉文把武装带束好,对龚方令说:“处长,这都深更半夜的了,外边还是乱糟糟的,不会出什么乱子吧,我出去看看!咱们这些管后勤的,都他娘的像老妈子一样操不完的心。”

此时的龚方令正就着一盘花生米喝酒,一瓶酒刚喝下一半,满脸通红,酒兴正浓,便朝孔汉文摆摆手:“你代我出去看看吧,我就不去了。”说完又把一颗花生米扔进嘴里,咯嘣咯嘣嚼得脆响。

孔汉文刚一走出门,一股冷风迎面扑来,他禁不住缩了缩脖子。此时的孟集,除夜间巡逻队和每隔一段距离的岗哨才有星星点点的灯光外,其余地方是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本地老百姓逃走后留下的空房几乎都被军队占领了,跟随部队从徐州逃出的难民根本抢不到房子,只好在村中的背风处或者大树下搭个帐篷暂且安顿下来,时不时传来孩童的哭啼声和老人的咳嗽声。看到眼前的一切,走在村中的孔汉文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他多么希望战争早点结束,让逃难百姓能够平安返回徐州,过上平静祥和、远离炮火的生活。

孔汉文与随队配合自己的那位同志将见面地点定在孟集村中央一口饮水井旁。当孔汉文悄悄来到水井旁,正准备将口袋内写有关于杜聿明临时改变行军路线情报的纸条交给睡在井沿边的伙伴时,意外情况发生了。

“干什么的?”一队巡逻兵打着手电突然从水井后面的墙角处走了出来。

孔汉文急忙回答:“来看看水井!”

“口令!”

由于夜间口令只传达给了作战部队,负责后勤的孔汉文答不上来。

“半夜三更在村内乱窜,又答不上口令,先捆起来,搜完身再说!”巡逻队长命令道。

五六个士兵将枪口对准孔汉文,两个士兵扑上来,不由分说就扭住了他的胳膊。

与孔汉文接头的那位同志看到这种情况,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继续躺在地上假装睡觉,等待时机。

“慢,你们没看清我身上的军装吗?!”孔汉文急中生智地喊道。

士兵们停下了手,眼望巡逻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