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和战之间(15)(第2/2页)

而让杜勒斯更感觉沮丧的是另外一份电报:在追查末日审判突击队过程中,FBI有了明确线索,不仅知道了他们从墨西哥境内混入,还找到了胡安的尸体,甚至还从美国黑社会获悉了“冰”的存在,并以此顺藤摸瓜找到了当初与德方交易的人物,甚至根据多方交代和信息补充,勾勒出斯科尓兹内的画像——虽然斯科尓兹内并不是明面上的组织者,但他的块头和脸上的伤疤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很难让人不想到这个人。美方对突击队员尸体进行了整理甄别,没发现情报中多人提及的这个典型的大块头,又追查到汇合时的山洞,判断出还有人员在逃,但他们反应过来已经太晚,斯科尓兹内和阿尔弗雷德在沃勒尔安排下搭乘潜艇撤退。

最后撤退体现了突击队的典型作风:两人搭乘一架水上飞机从新奥尔良附近起飞,然后在加勒比海中降落,依靠阿尔弗雷德的电台技术引导潜艇定位,最后趁夜溜之大吉——美国不但不禁枪,还允许私人拥有飞机,这几项措施大大便利了突击队的撤退。

这大概才是里宾特洛甫的信心源泉:美国人不但在正面战场打不过轴心,在秘密战场同样也居于下风,这种劣势对谈判代表的心理打击是非常严重的。他和所有人一样,相信德国在美国高层有内应——至少曾经有!

高层间谍、高堡奇人、联合演习构成了对美“战略讹诈”三部曲,即便杜勒斯如此冷静、如此理性的人物,在连续不断的坏消息之前也慌了手脚。他原本设计的场面不能引入,原以为有的谈的条件直接被一闷棍打死,让他陷入了焦躁不安——不知道该从哪个口进行突破。

在这样的心理煎熬中,他收到了更大的噩耗——12日凌晨开始,夏威夷岛遭到日本猛烈进攻。

炮声隆隆、弹片横飞、火光漫天四射……

4月12日凌晨,在冢原的统一指挥下,联合舰队主力忽然对夏威夷群岛最东端的夏威夷主岛发动了猛烈攻击。

这次攻击非常突然,因为在4月11日白天,日美双方还根据默契“赎买”了一大批平民,那时候一点都看不出日军的异动,最多就是感觉监视交易的日军舰艇比往常多了一些,但长达几个月的对峙已有效麻痹了守军的神经,以至于他们对这个不太显著的变化没有放在心上,巡逻飞机也是例行公事地执行了侦查——照例没有特殊发现。

实际上自夏威夷群岛包围以来,特别是大西洋舰队近乎覆灭后,所有都知道沦陷是早晚的事,但因为“赎买”交易一直在进行,美方有一种错觉,即日本在榨取完最大利用价值之前是不可能对夏威夷最终动手的——这会是一个有效拖延的战术,没想到日本从来不管这一套,该动手时毫不含糊。

偷袭珍珠港还有一点道义上的指责,突击夏威夷岛连这点指责都没有,但与1941年的愤慨相比,现在的夏威夷岛剩下的只有苦涩与绝望——岛上的平民已撤走了70%,剩下都是惶恐不安之辈,官兵中的技术兵种和中坚军官也撤退了数千人。整个岛士气低落、军心动荡,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御来,在最初40分钟内任由如同狂风暴雨般的炮弹和炸弹落到岛上。

担纲炮击主力的武藏号、信浓号、长门号3舰射出的火力造成了毁灭性后果,摧毁了一段又一段防御阵线,带走了一波又一波的守卫官兵,重点对岸防火力进行压制攻击——这几个月的围困使得日军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机会对夏威夷的防御体系进行侦查,对有关目标位置、有生力量配置了解得非常清楚。

反观美军,一方面因为精神萎靡而导致士气低落,另一方面因撤退令下达后优先撤退中坚力量,使得守卫夏威夷岛的命令体系出现了极大的漏洞,直到40分钟之后,岸防火力才发起第一轮还击——然后因位置暴露而迅速被对手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