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章 曙光(18)(第2/2页)

霍夫曼还提出了1944型装甲师的修正要求,即在豹式坦克产量、性能实现稳定后,为第一批换装的精锐装甲师再次进行换装,将他们手上的4号坦克全部换成豹式,每个装甲师的装甲团编制调整为1个重型坦克营(虎式),3个中型坦克营(豹式,不过每个营装备的数量会略少于4号时期),1944升级版装甲师满编时的坦克总数大约在290-300辆左右。

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期待装备850匹马力HL 234发动机的虎王能按期服役,提出未来将独立重装甲营编制调整为虎王坦克。鉴于虎王装备的88mm/L71火炮生产难度较大,相对于56倍径88炮其成品率下降两个数量级,为照顾未来产量,经凯特尔和蔡茨勒一再请求,施佩尔破例同意先行生产足够的坦克炮并囤积起来,同时对设计师提出考虑安装105mm/L68型坦克炮改型的建议也表示初步认可,同意继续改进测试。

随着虎王研制的推进,德国在重型坦克领域的后续开发计划已成空白,狮式、鼠式也好,P1000也好,设计稿交上来的第一天就被霍夫曼毫不留情地完全枪毙,他的要求非常明确,后续重点是推动E系列装甲车辆的研制以及对现有虎、豹坦克的软装备挖潜——比如要求具备红外夜视、双向稳定与行进间开火和各类脱壳穿甲弹的研制(APDSAPCR)。特别是脱壳穿甲弹,德国其实拥有技术储备,但前期因资源限制和射击精度的缘故,一直都在火炮上下功夫,霍夫曼希望能在接下去的1944年加以改进。

在其心目中,无论1943还是1944型装甲师都不是完全理想的装甲师编制,他最终的理想是到1946或1947年能够统一装备E45坦克,用标准主战坦克思维来解决目前重型、中型坦克分别使用存在的困难。基于该理由,E45目前是各坦克生产厂家攻关的重点,其标准不是一般地高——要求同时具有重型坦克的火力与防御,中型坦克的吨位与机动,类似于4号坦克的产量及易于扩充和变形改造的通用底盘设计。用设计师的话说,这是一款“完美型”坦克。

当然,现在坦克的生产与型号确定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应付红军对中亚方向的重兵进攻,霍夫曼在收到情况汇报后向隆美尔发了询问电报,问其集团军具体位置所在,并询问有无退回来在里海一线组织防御的可能,隆美尔的答复却非常不理想,中亚集群主力现在位于比什凯克、杜尚别、塔什干三座城市围起来的三角地带绿洲中心。

这里既便于对各方施加影响力,又可就近获得补给,位置很不错,可惜就是太远——距离里海的直线距离大约是13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