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擅长(第2/3页)

虽然明知道美洲银行在趁火打劫,但威廉·范德比尔特不得不饮鸩止渴,从创办范德比尔特汽车公司至今,威廉·范德比尔特已经先后向范德比尔特汽车公司投资近千万美元,范德比尔特汽车公司也一度拿下国会订单,表现出良好的状态,纵然如此,威廉·范德比尔特还是只从美洲银行拿到了400万美元,为了获得这笔贷款,范德比尔特家族每个月需要支付将近十万美元。

“范德比尔特汽车公司的经营状况怎么样?”李牧也要核算成本,找到吞并范德比尔特汽车公司的最经济方法,如果可能的话,李牧当然想尽可能的少出钱,能把范德比尔特汽车公司从范德比尔特家族手中无偿拿过来才最好。

这种时候,李牧的智囊团再次发挥重要作用,前任国务卿汉密尔顿·费什毫不费力的就给出答案:“虽然还不错,但和骏马汽车公司比起来还不够好,范德比尔特汽车公司拥有三个工厂,现在都没有全力开工,每个月的汽车产量在一千辆左右,这是因为去年范德比尔特家族拿到了国会订单,否则的话,产量还会更低,上半年范德比尔特汽车公司的月产量只有600左右。”

三个厂,最少有2000名工人,每个月才能生产1000辆汽车,这个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和同时代的所有工厂相比,骏马集团的管理绝对是最先进的,为了提高工人的单位劳动效率,骏马集团实行的是三班倒,工人可以的到充分的休息,工作时自然也就能够爆发出更多的能量,骏马集团采用人性化管理,各种福利待遇都是同时代最好的,同时李牧还引入了流水线,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骏马集团收购范德比尔特汽车公司,那么可以轻轻松松将目前的效率提高三倍以上。

对于工厂来说,提高效率意义重大,这不仅意味着产量的增加,同时也意味着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虽然骏马集团为员工们提供同时代最好的待遇,但总体来说,骏马集团的工厂也是这个时代最赚钱的工厂,尤其是汽车行业,因为李牧现在已经引入“豪车”概念,单位商品的利润更高。

骏马集团目前最贵的汽车依然是“幻影系列”,为了提高“幻影”的逼格,李牧将劳斯莱斯的销售理念完全照搬过来,这马上让“幻影”变得与众不同,按照李牧的设想,“幻影系列”的利润应该是其他系列的二倍左右,但实际上,“幻影汽车”相对于其他系列利润达到了百分之二百八十,每出售一辆“幻影”,骏马汽车公司就能赚到将近一万五千美元的利润,而且这个价格还经常有价无市,很多人希望得到一辆“幻影”,但都倒在资格审核这一关上。

后世劳斯莱斯最令人称道的一点,就体现在资格审核上,其他汽车公司卖车是越多越好,恨不得生产一辆卖一辆,最好保持零库存,只有劳斯莱斯汽车要对购车主进行资格审查,如果实力不够雄厚,那么厂方宁愿不挣钱,也不会降低劳斯莱斯的逼格。

骏马汽车公司现在也是这样,想从骏马汽车公司购买“幻影汽车”,首先要证明自己拥有50万美元资产,这里的资产并不包括不动产和公司市值,必须是真金白银才行,如果无法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实力,那么骏马汽车公司根本就不会考虑,这也导致“幻影汽车”现在已经成为身份的象征,连一辆“幻影汽车”都无法拥有,根本没资格行走在曼哈顿的大街上。

“范德比尔特汽车公司的价值不在于他们的产量,而在于将近2000名熟练工人,如果我们能拿下范德比尔特汽车公司,那么我们就可以开始将骏马汽车公司集团化,这将是我们走出的重要一步。”李牧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包括骏马汽车公司在内,接下来一段时间,骏马建筑公司,骏马武器公司、以及骏马电气公司,都会开始向着集团化方向发展,这对于骏马集团而言,等同于是新一轮的扩张。

说到集团化,骏马集团下属的多个子公司都拥有这个实力,集团化也是企业发展的最终途径,随着摊子越来越大,李牧要将权利再次细分化,否则这样下去,亨利迟早会被活活累死。

其实现在骏马武器公司已经开始悄无声息的开始集团化,因为在斯普林菲尔德、纽黑文、哈特福德等地拥有多个工厂,张乐业的管理越来越力不从心,李牧接下来需要向“规则化”方向发展,进一步降低总经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或许这对于张乐业来说更好。

“分拆出去的骏马武器公司还会叫骏马集团吗?我们貌似需要给骏马武器公司取一个新名字,这样将来才不会撞车。”汉密尔顿·费什当过国务卿,能力自然也是不差的,为了达到李牧的目的,汉密尔顿·费什也是绞尽脑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