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朕的心,经不起这么伤(第2/3页)

这种情况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哪怕是建奴围城的时候,崇祯皇帝都没有出现这种暴怒的神色,反而显得很平静。

不管是什么原因将崇祯皇帝气成这般模样,这时候也绝不是出言劝谏的好时候——这位爷是什么脾气,朝堂上哪儿还有不知道的!

颓然瘫坐在椅子上的崇祯皇帝却是红着眼眶,伸手指了指面前的情报,哽咽道:“让,让众位爱卿都,都看看!”

王承恩躬身应了,拿起锦衣卫的情报便向着朱纯臣等人走去,一边走,一边快速的瞄了一眼,心中顿时了然。

崇祯皇帝也是人,而且是个很正常,感情很丰富的人。

或许在别人的眼里,崇祯皇帝嗜杀,动辄诛人九族,可是在王承恩看来,崇祯皇帝无疑是个好皇帝。

或许崇祯皇帝从来不把蛮子们的命当回事儿,可是对于大明的百姓,崇祯皇帝却是极为看重,否则也不会因为官员们贪腐害民就把官员们剥皮实草——每三年才能选出来的三百人,哪个不是宝贝?

或者崇祯皇帝好大喜功,可是崇祯皇帝却很爱惜将士的生命,很重视将士们生前身后的待遇。

光是这两点,崇祯皇帝就足以称之为明君,圣君。

眼下出了这么档子事儿,锦衣卫跟出使的太监全部战死,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坑莫卧儿蛮子,皇帝陛下怎么可能不感动?

就像当初王玄寂战死,就像当初去忠烈祠,崇祯皇帝又有哪一次不是真情流露?

叹声一声,将手中的情报递给了朱纯臣之后,王承恩才红着眼睛回到了崇祯皇帝的身后站好,呆呆的一言不发,好像依旧是那个木头人一样。

朱纯臣也快速的看了一眼情报,转手又递给了张之极,然后才拱手道:“陛下节哀,有些忠义之士,乃大明之幸,陛下之福。”

互相传看过之后,情报回到了来宗道的手里,来宗道将之轻轻的放回崇祯皇帝面前的案头,然后才躬身道:“启奏陛下,人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叶公公与几位锦衣卫壮士的血,不能白流,可是陛下冒然出兵,却有可能让叶公公等人的血白流。臣以为,倒不如先暂时放一放,看看那莫卧儿做何反应再行决断?”

朱纯臣也敲起了边鼓:“陛下,且不论叶公公等人谋划之事成与未成,几人身死却是事实。

若是不成功倒也罢了,可是一旦成功,那沙·贾汗必然已经陪着叶公公等人去了,甚至那个被锦衣卫称之为足智多谋的奥则朗布也有身死的可能。

到时,无论何人登上莫卧儿的王位,都要面临着莫卧儿国内的一堆烂摊子,平复国内的谣言,反而极有可能答应我大明的所有条件。

若是陛下此时大举兴兵,固然可以为叶公公等人报仇,可是与之前又有何区别?莫卧儿新王会整合其国内的势力,团结一心对抗大明,反而不利于我大明。

请陛下三思。”

崇祯皇帝也知道朱纯臣和来宗道所说的是事实,然而心里却依旧难受。

其实,打仗这种事情,死几个人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可是叶央等人以这么一种悲壮的方式死去,却让崇祯皇帝有些无法接受。

深吸了一口气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既然如此,那就先看看莫卧儿是什么反应,命人加大侦察的力度,搞清楚沙迦罕的生死。”

崇祯皇帝的话音还未落下,锦衣卫再一次送了一封情报过来。

许显纯当场便译了出来:“臣冒死百拜,叶公公诸人舍身刺杀沙·贾汗,事成,诸人皆死,奥则朗布下狱,生死未知,使团已经连夜出发往缅甸面圣。”

崇祯皇帝这才冷哼了一声道:“便宜了这些蛮子!”

朱纯臣和来宗道等人则是长舒了一口气。

只要崇祯皇帝能够冷静下来就好,就怕崇祯皇帝热血上头,非得要现在去搞死卧莫儿给叶央他们几个报仇。

现在搞死莫卧儿肯定没问题,但是相应的,要比静观其变之后付出更多的代价——堂而皇之的杀了人家一国之君,还要让人家割地赔款,莫卧儿万一被刺激的上下一心抗明,只怕又要凭添许多伤亡。

倒不如维护着现在的样子。

据传是最足智多谋的奥则朗布已经下狱,生死不明,新王直接派出来了使节来缅甸求见崇祯皇帝,也同样说明了莫卧儿的新王已经认怂。

许多土地到手,面子里子都有了,唯一可惜的就是叶央几人的命——慈不掌兵,怒不兴兵,这是老祖宗的教训,不可能因为叶央几人的死就大肆兴兵吧?

那样儿也让叶央的一番谋划尽付东流。

叹了一声后,朱纯臣才拱手道:“陛下,叶公公几人死得其所,堪称是重于泰山,该如何封赏?是由内廷做主?还是有五军都督府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