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徐光启心中充满了愧疚(第2/3页)

“先生请放心,萧侯之前已经派遣了远洋船队去泰西之地佛朗机人的老家欧罗巴大陆上游历探访,我们所得知的具体消息,是佛朗机人至今使用的主要兵器依然是鸟铳,并不比大明的更加先进,这种线膛燧发铳虽然强,但是无法大量生产。”

“萧侯已经去过了欧罗巴大陆?这……这铳如何无法大量生产?”

“且不说这工艺要求极高,膛线就不是一般的工匠可以做到的,需要富有经验老匠人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做到,萧侯至今三年,也才拥有不过五六百支这样的燧发铳,一支线膛燧发枪的成本大约是六两银子。”

“六两银子?那么贵?”

徐光启估算了一下这价格,咽了口唾沫。

“对,所以说,即使产量跟得上,能大量生产,成本上也实在太过于高昂,因此至今唯有萧侯卫队才能配备此种枪械,缅甸的大明军队使用的大多数还是鸟铳,这一点上,佛朗机人和我们一样,所以,暂时不必担心。”

徐光启点了点头,“哦”了一声。

“先生,还有这个,您看。”

年轻男人又拿出了一样物件递给徐光启,徐光启接过一看,很是吃惊。

“这是……刀?匕首?还是短剑?”

徐光启从未见过这样的刀具,相当锋锐,两面开锋,但是有点短,肯定比一般人使用的佩剑要短,但是看起来也不是那么短,所以就很是奇怪,看起来不像是一人使用的兵器,说长吧,不够,说短吧,也不至于。

徐光启疑惑地看着年轻男子。

“这不是短剑,也不是匕首,此物,叫做刺刀,是与这燧发铳一起使用的,您看这里,这里边有装卸刺刀的装置。”

年轻男子把燧发铳枪管下面的几个小装置指给了徐光启去看,徐光启一看之下相当吃惊,他可没想到这燧发铳上还有那么多的讲究,男子把雪亮的刺刀装上了燧发铳,徐光启立刻就发现这铳长了许多,看起来——简直就像是一把短枪!

能刺杀敌人的那种!

年轻男子端着装上了刺刀的燧发铳,站起身子,把燧发铳平举着给徐光启看。

“这刺刀的作用,就是在敌人冲到近前或是突发状况之下燧发铳无法射击的时候,铳卒为了保护自己而使用的,装上刺刀,就算铳无法使用,也不至于是根烧火棍,能杀能守,萧侯还亲自编练了一套刺刀术,交给卫队学习使用。”

徐光启相当激动的站起身子,把这把燧发铳拿在手里,忍不住的上下打量。

“今日徐某算是长了见识,以往以为鸟铳实在是鸡肋之物,可今日看到这燧发铳,徐某还真是井底之蛙了,不知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火器居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如此看来,若再过个几十年,刀枪剑戟岂不是要弃之不用了?”

“先生说的也太过了,老祖宗几千年的东西,也不能说不用就不用,这火器的弱点也是极大的,首先就是不能下雨,一旦下雨,什么都用不了,所以咱们的士兵就算手上有火铳,萧侯也给他们每人背了一把砍刀,一旦火铳不能用了,就拔刀肉搏。”

徐光启点头,赞叹不已:“萧侯之思虑实在是深远,居然能想到如此地步,若是朝廷可以将此物普及,我大明何愁北虏不平啊?若是太祖成祖北伐时就有此等利器,现在早已无蒙古女真了!唉!”

说着,徐光启又面露忧虑之色。

“时局如此,非先生一人,非燧发铳一铳可以改变,铳再多,器再利,人若钝了,倦了,怠了,贪了,器一样无用,到底,器还是要人来用的,一切还是要看人。”

年轻男子把萧如薰教给他的话背得滚瓜烂熟,复述给徐光启听。

徐光启一听,面露忧虑之色,少倾又变为颓然之色。

“徐光启纵有救国之心,也不过一举人而已,人微言轻,就算得中进士,若是不中三鼎甲,不中庶吉士,不成翰林,不熬上二三十年,一样无法实现胸中抱负,纵有一身所学,也无处可用,阁下此言,句句是真,光启甚是惭愧!”

而后徐光启看向了年轻男子。

“方才那话是萧侯说的吗?”

年轻男子点了点头,露出些许苦笑。

“正是萧侯所说,在下所识不过三五百字,都是萧侯强迫咱们这些武人学的,萧侯在缅甸强迫每一个有军职的军官至少要认识三百字,士兵至少要认识一百字,否则就要打板子,大家被逼无奈,只能学,认得越多,奖励也越多。萧侯还从各地招揽了一些老秀才老学究,到缅甸来教咱们这些武人,教那些孩子认字,说读不读书对咱们来说不是太重要,但是至少要能识字,能读会写,看得懂朝廷诏令,便不会被有心之人轻易蒙蔽。”

徐光启一愣,少倾,苦笑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