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议(二十)(第2/3页)

陈良才还在家乡的时候,经常能看见路边或哪里的水泥墙面、地面,因为修补的原因,颜色深浅不一,打了补丁的模样十分的难看,远比不上青石砖铺就的地面那般均匀美观,只不过成本上的差距,还是让水泥的补丁地面大行其道。

可惜,这新修的巨型建筑,修造时用了十二分的心,陈良才瞪大眼睛,也没看到哪里有损伤的痕迹。

进入议席的议员们纷纷落座。

八百议员的座席位置并没有固定,可以随性落座。可就像陈良才已经有了自己习惯的位置,自然而然的,议员们的座位就按照派系的不同相对的固定下来。

从主席台的视角来看,韩系居右,章系居中,贴近两派的议员分散的坐在两派周围的位置上,与两派全然不合的一群人,有出自江南,有出自京西,还有京府,京东的议员,则是坐在了左侧。

陈良才向那边张望了一眼,乱哄哄的还有些人没有落座,站在走道里说话。

有十好几个议员正向他这边望过来,还有人伸手指着他这里,隔了有些远了,看不太清楚那些人的身份。

肯定是在议论自己的新闻审查法案,可惜他,还不知道这只是个幌子,真正想要推动的目标是另外一桩。想到片刻之后,他们脸上会有的表情,陈良才心中又有了几分快意。

杂货铺子。

这是田腴处听来的评价。

这个比喻十分形象。那群议员中,什么人都有,如同杂货铺子一般。有多年教书的老冬烘,读书读傻了,被人顶出来做靶子;有跑海的行商,也不知诸科出身是不是买来的;有出自江南东路,家中大开丝厂,每个月要消耗七八条倭国奴工人命的工厂主,一副黑心肠,两手血淋淋;有出自淮南东路,家传七千亩田地,近日用蒸汽机械顶替了几百户佃农的大地主,都差点闹出民变了;还有递交提案要求都堂归政天子的议员——都堂不知道是不是不想给人以堵塞言路,钳塞众口的感觉,并没有处置这些议员,但在陈良才想来,都堂不会留着他们继续扩大声势的。

陈良才不关心那些不相干的人,他只冷冷地瞥了一下那群人身后的一个角落,那里已经有几人落座,正在交头接耳。

那几人里面,有两个跟他关系不错。正是他们的介绍,陈良才才与一群人联络起来,去买下了五十余家小报报社。

现在想起来,陈良才就恨不得拿起自己妻祖父擅长使用的铁骨朵,狠狠锤自己两下。名声,成效,这些事都不说了,全都成了笑话。只说买卖,完完全全是个亏本生意。花大价钱买下的这些小报,里面的编辑和记者,稍有能耐的一个个都辞了工,得到的是空架子,以及一干派不上用场的老弱病残。这让还被鼓吹可以整合资源,造就新一家大报社的陈良才,完全成了传言中的丑角。

幸好还有新闻审查法案,不管是不是幌子,换个角度去看,自己好歹不是被骗的丑角了,是报复不过夜的狠人了。

“原叔。”

陈良才心中忽喜忽怒,忽然听到声音,看过去时,却是一个头发斑白的中年人。

见到他,陈良才连忙起身行礼,“见过正谊兄。”

虽然不是什么名人,但这一位苏同苏正谊曾经在京师做了好几年《自然》的编辑,也是自然学会的高阶成员,在化学上造诣很深,摊开双手,尽是被酸碱腐蚀的痕迹,脸上一块很明显的黄斑,据说是某次实验,被硫酸喷溅的结果。

只不过他并没有进入韩党,只能算是韩党的外围成员,有的法案支持,有的则反对或弃权,有着自己独立的主张。陈良才与他有过一些往来,每年总要通上几封信,可算是朋友了。

“听说原叔你递了一个草案上去?”苏同坐下来,不出意料地问道。

“难道正谊兄觉得不该有?”陈良才反问,“新闻审查法案。”

陈良才的话里透着尖利,苏同温润地笑了一下,抬头看着大会堂高敞的穹顶,“议会大楼,从奠基到建成,用了三年半的时间。而议会的威严,则至少需要十年才能建立,而一旦在开头受挫,那么三十年、五十年都难说了。”

他看了看惊讶的陈良才,“这股邪气不打压下去,议会的权威何在?设立新闻审查衙门,给报社套上笼头这是必然。”

“正谊兄是支持喽?”

苏同摇了摇头,“只是这是从议员的身份上说的话,从《自然》的投稿人的身份来说,新闻审查还是不要的好。”

迎上陈良才讶然的目光,他点了点胸前,自然学会通讯会员的银质徽章,被别在比议员徽章更高的位置上。

“为何?《自然》不是报纸,只刊载论文,不涉新闻,新闻审查法案,肯定不会涉及《自然》。苏兄何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