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每一个人都有其局限性所在(第2/2页)

“寡人听说那后胜如今亦是在邯郸之中……那么段卿便悄悄出使邯郸一趟罢。”

有些讽刺的事实是,前阵子魏王圉还信誓旦旦的绝不屈居于赵丹之下,如今却又愿意派出段干子前往邯郸和谈了。

这其实也有着现实的考虑在内,毕竟在魏王圉看来,魏无忌的失败是必须的。

而肯定会随着魏无忌的失败而出现的伤亡,被魏王圉视为是割去魏无忌这坨盘踞在魏国躯体上的腐肉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只要能够除去魏无忌,这些代价似乎也没什么了。

但既然已经失败了,议和也就是一件必须要去做的事情了。

魏王圉一点都不喜欢当赵丹的小弟,可如果和除去魏无忌这件事情想比的话,对赵丹低声下气几句似乎又算不了什么了。

这或许又再度证实了一点,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善变的。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魏王圉发出了一道又一道催促魏无忌出战的命令。

如果失败注定要来,那么最好还是来得早一些吧。

毕竟韩国人现在正在攻打朝歌,如果朝歌被韩国人攻下来的话,那么魏国能够摆上谈判桌的筹码就要更少一些了。

正如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一书之中所说:“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战争必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的特性……战争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政治在这里以剑代表,但并不因此就不再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思考了。”

前敌将领和后方领导者思考的角度从来都是不同的。

将领们一般只会站在纯粹的战争角度去思考,优秀的领导者则会充分的考虑到所有问题并结合将领的意见作出尽可能合理的决定,而差劲的领导者则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所有的事情指手画脚。

从这一点来说,齐王建和魏王圉做的事情都算不上优秀。

于是就在齐王建和魏王圉异口同声的催促之中,本该在战场之上占据着主动的齐魏联军不得不主动选择出击,和廉颇所率领的赵军开始了一场让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的大决战。

这一场大战,理所当然的就叫做——高唐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