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开海(第3/3页)

谢昉听得明白,却是叹息一声,说道:“太师说的是昆仑奴啊,若是大量以人为畜,有违天和啊。”

徐杰已然牙关一咬,目光在厅内几人来去,口中说出一语:“此乃江山社稷万年不失之法。从夏商周至今,天道轮回,往复不止,从来没有过千秋万代,虽天朝上国,亦内忧外患,不曾断绝。何以强如汉唐,亦会覆灭?内忧不过人多无养,外患不过国贫无力。若是人再多也可好生好养,国再久也能恒富不弱。才可千秋万代,万岁万岁万万岁才可成实际之言。”

徐杰这一语,再也没有什么仁义道德,说得直白露骨。却还有一句直白之言没有说,那就是不断的对外扩张,会让百姓保持对战争厮杀的血性,强军强军,还有什么比这样更好的强军办法?

也说得几个儒士眉头深皱,心中触动,翻江倒海。

徐杰再说一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利尔,有何天和顾忌?为我大华之民争利,岂不就是大仁大义?大恩大德?”

夏文略微有些颤抖开口:“太师,楚王,若是大兴水师,那室韦怎么办?”

“陛下,室韦不过小患,若真水师大兴,海贸繁荣,朝廷有钱有粮,臣可保证,臣有生之年,必彻底覆灭室韦,甚至在草原开设州府,永绝后患。”徐杰坚定而言,统治草原,对于以前的中原王朝来说是不现实的。

因为补给线太过长,连强如汉唐,也不过只能保持战争时期的补给线,长远驻守的补给都很难维持。一旦朝廷实力稍有减弱,不说草原,就说在西域经营了几代人的影响力,说没有就没有了。

但若是有钱有粮,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那就能真正做到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了。

道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有足够多的粮食,天涯海角,也能兵锋所指。有足够多的粮食,其实就是解放了更多的人手,解放更多的人手不仅可以用来发展生产力,更可以用来发展军事能力。

大厅之内,已然沉默,针落可闻。

谢昉似乎被定住了一般,一动不动。吴仲书眼神不断往身边人看来看去。

刘汜低头苦想,梁伯庸盯着徐杰脚下的地图在看。

夏文许久之后再问:“太师,此法当真可行?”

徐杰答道:“此法必然可行!”

夏文闻言点点头,看向谢昉。

对于夏文来说,那一句真正的千秋万代,兴许已经就打动了他。

谢昉依旧十分理性,开口说道:“太师,我朝之民,向来有故土之观念,不愿背井离乡,就怕海禁一开,出海的良民无几,反而皆是盗匪之人得利。”

徐杰答了一语:“江南血刀堂,第一个出海。待得血刀堂得利而回,便是诱惑,必然会从者如云。”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徐杰。

唯有谢昉说了一语:“太师,既然如此,这海禁可以慢开一步,不若先颁给江南血刀堂开海许可,让其先试一试,朝廷也可在这段时间发展一下水师。待得血刀堂得利,若当真从者如云,再开海禁,如何?”

徐杰点头答道:“也可!就依谢先生所言。”

谢昉再叮嘱一语:“定要保沿海治安无忧。”

“谢先生放心便是。”徐杰答着,脑中已经在构建一个徐家的巨型海洋利益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