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高处不胜寒与深仇大恨(第3/4页)

谢昉有些莫名其妙,此时那个太监又走到近前,开口道:“谢中丞,陛下召见。”

谢昉一脸的疑惑,赶紧上下抚弄了一番身上的官服官帽,端正之后,随着太监急忙而走。

留徐杰一个人在这大殿台阶之下,左右看来看去。虽然无所事事,此时徐杰却有心思来好好观瞧一番这皇宫景色了。

不远处一排巨大的水缸,贴在水缸之外的金箔金光闪闪,徐杰想了想,便也知道这是消防设施,灭火用的。

远远往北看去,还能看到高耸的宫墙之后,伸出来的一些翠绿枝丫,那里便是后宫了。

广场巨大,远远望去,也能看到广场边的廊道里有一列一列的铁甲士卒在巡逻,脚步整整齐齐,衣甲鲜明。

等了许久,谢昉终于出来了,面色严肃走到徐杰面前,只是示意徐杰往南去,往出宫的方向去。

直到再次越过两个广场,从左掖门而出,身边再也没有太监随行,谢昉才开口说道:“文远,你可知陛下问了老夫什么话语?”

徐杰摇了摇头。

“陛下问老夫,这江山社稷二十年,是不是不比从前了。”谢昉说道。

“那先生是如何答的呢?”

“老夫闭口不语,没有答话。”谢昉说道。

徐杰又问:“那陛下是何反应?”

“沉默许久,随后吩咐老夫出来了。”谢昉说道。

徐杰看得谢昉的严肃的面色,忽然明白了什么。谢昉面对这个问题,若想侃侃而谈,那才是不知说什么是好,不知说什么是对。也就不是谢昉的做派。

沉默不语的谢昉,其实已经表达了许多意思,也表达了对这个问题的一个态度。

老皇帝显然知道沉默不语的谢昉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谢昉聪明,实在是聪明。既不答话,又表达了所有想表达的。

“学生佩服!”徐杰说道。

谢昉抬头看了一眼天空,惆怅道:“为人臣子,合该如此。”

徐杰不再接话,坐着谢昉的马车,先回了御史台衙门,随后再归家而去。

摘星楼,一个衣衫朴素的佝偻老汉从城外而来,直接往摘星楼侧门而入,若是细看这老汉面容,恐怖至极,被火烧过的疤痕布满整张脸,犹如厉鬼一般。按理说这老汉是那路过摘星楼都会绕着走的一类人。此时却是直入楼内。

楼内竟还有人等候,见得老汉进来,先是一礼,开口说道:“父亲,小姐等候多时了。”

老汉点了点头,迈步就往楼梯而去,虽然这老汉看起来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但是上起楼来,步伐稳健非常。

解冰早已在六楼的一个小厅内等候着,见得这老汉进来,一向冷冰冰的解冰,脸上满是和善,也起身见礼:“叔父终于来了。”

老汉也不多言,开口就道:“此去大江郡,结果实在出人意料啊。”

解冰问道:“莫不是那徐文远身后势力极大?”

老汉拿起桌面上的一杯水饮尽,答道:“势力大小倒是其次,我在那大江郡打听了许久,更是去了那徐文远的老家,那位徐公子,乃忠烈之后,一个镇子里,上百老卒,都是当年大同边镇之卒,当年为国战死的,更有两百左右。三死其二,我更是亲眼看到镇子里百十健马驰骋,那些汉子个个弓马娴熟,想来就是当年骑兵之先锋。”

解冰闻言愣在当场,有些目瞪口呆。

一旁的年轻汉子,也就是这个老汉的儿子,更是当初第一次接待徐杰的那个机灵小厮。此时开口说道:“小姐,小的就说这是一场误会,那位徐公子只是凑巧而已。”

解冰此时方才开口:“如此说来,兴许徐文远与我们会是一路人?”

老汉闻言思虑片刻,又点点头道:“那徐文远乃是欧阳正的弟子,想来从欧阳正口中能知道许多秘辛之事,说不定真可以引为助力。”

解冰闻言想了片刻,又谨慎说道:“也不可不防,那徐文远一介秀才,不过也要求那功名仕途,这般读书人,最是负心。”

“小姐,必然是要谨慎一点,可以试探几番再来定夺也无妨。”老汉答道。

解冰看着这老汉模样,面色微微有些不忍说道:“叔父身体越来越差了,还叫叔父远走这么一趟,辛苦了。”

老汉摆摆手道:“算不得什么,比起大帅之冤,我这条老命又算得什么。当年在边镇,大帅麾下,虎将三员,万军从中也杀得几进几出。何等威势,到头来落得这么个下场,唯余我一人苟延残喘,也是上天有眼,让我把小姐寻了出来。我活着,就等那李家满门抄斩的那一天,待得那一天,含笑九泉之下,与大帅把酒言欢。”

老汉话语说到这里,身份不言自明。高破虏麾下,虎将三员,于、左、李。这老汉就是其中之一,左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