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买瓶记(第2/3页)

范宁把这块石头定性为精品,后天他准备把这块石头也带去朱府参加斗石。

对范宁而言,书中有没有黄金屋尚未可知,但他相信,奇石中一定藏有灿灿闪光的黄金。

一块块美妙的奇石正是改变他全家生活和命运的契机,而后天的斗石,意味着他将有机会跨入这个门槛。

……

神童比赛结束的次日,范宁便正式被县学录取,刘院主又特意放了他五天假。

事实上,他已经结束了延英学堂的学业,去不去延英堂上学意义都不大了。

一早,范宁来到镇上的瓷器店,既然明天要去参加朱元甫的寿辰,他就得准备一份寿礼,范宁当然不会把自己溪山行旅石送给朱元甫。

他准备送给朱元甫的寿礼是一坛高度酒,那是他去年年底蒸馏提纯的平江桥酒。

宋朝的酒很淡,主要是乙醇含量太低的缘故。

范宁用一种很简易的蒸馏方法提纯了酒。

但他却不能用这种办法赚钱,酒可是朝廷专卖商品,官府贩卖酒曲饼,有酿酒权才能购饼酿酒,再把成酒批发给别的酒楼。

私自酿酒卖钱和贩卖私盐是一个罪行,抓进大牢里,三五年内休想出来。

虽然他无法酿酒,但并不妨碍他用这个技术赚钱。

范宁需要买两只好看的瓶子装酒,他总不能抱着一只土罐子去朱府拜寿,那不叫标新立异,而是对主人不尊重。

木堵镇最好的瓷器店叫做龙记瓷器店。

范宁刚从家里的小巷子走出来,一扭头便看见朱佩从赵元桥施施然走来。

朱佩今天换了男装,头戴乌纱帽,身穿白缎士子服,腰间束一条金丝玉带,手执一柄象牙折扇,格外的风度翩翩。

虽然穿了男装,但小娘子的神态和容貌却更加明显,一张小脸圆润如满月,一双眼眸如秋水般格外明亮有神。

“咦?”

范宁有些惊讶问道:“你今天怎么没去学堂上学?”

朱佩白了他一眼,“本衙内上不上学,关你什么事?”

范宁挠挠头笑道:“我明白了,明天是你祖父寿辰,你太忙,暂时顾不上去学堂。”

朱佩刷的展开象牙折扇,轻轻扇了扇,“你这人还不算笨,不至于无药可救。”

朱佩又打量一下范宁,“你光说我,那你怎么不去上学?”

“刘院主给我五天假,我在忙一些杂事。”

“比如今天,你在忙什么?”朱佩不露声色地试探问道。

“明天不是你祖父的寿辰吗?我得准备寿礼,想去瓷器店看看。”

“想送我祖父瓷器吗?”

朱佩笑了起来,她的小嘴让范宁想起了母亲对她的评价,肉嘟嘟的,又红又嫩,还真是这样。

范宁摇了摇头,“你祖父用的瓷器,我估计平江府都未必能买到,其实我是去买两个瓶子装酒?”

“装酒的瓶子?”

朱佩眼中更有兴趣了,她笑颜如花道:“你倒提醒我了,我也要去瓷器店买只花瓶,不如一起去?”

范宁捏了捏腰囊中的几两碎银子,暗暗发愁,这小娘子跟去,自己买瓶的成本肯定会飙升。

他心中暗叹一声,知趣地点点头,“我求之不得,正好可以请教你,你祖父喜欢什么样的瓶子?”

两人一起向长青街的龙记瓷器店走去。

……

“小官人想买上好的瓷瓶啊!”

瓷器店的掌柜是个胖乎乎的中年人,他认识朱佩,见朱大官人的孙女亲自来买瓷器,令他一脸为难。

“如果要买官窑瓷器,小店可真没有。”

开玩笑,官窑瓷器就算有,范宁也买不起,他连忙摆手,“不要官窑,上好的民窑瓷瓶就行,要体型稍微瘦一点。”

刘康家的杂货店也有瓷器,但那种瓷器都是家用的粗瓷,几文钱一个,在家里吃饭可以,但上不了台面。

“这一对行不行?”

掌柜拿出一对瘦梅瓶,是上好的越州青瓷,无论造型、釉色都不亚于官窑,瓷胎异常细腻。

“这是我们店最好的瓷瓶,越州青瓷,正宗余杭窑烧制的。”

“阿呆,这对瓶子还可以,我祖父就喜欢青瓷。”

范宁心却在滴血,不在于朱佩祖父喜欢什么颜色,而是自己能不能买得起这么高档的瓷瓶?

他反复端详,却没有回应,他在等朱佩暂时离去,然后再偷偷问价格。

朱佩歪着头看了他半天,忽然‘噗!’的捂嘴笑出声来。

“阿呆,我来帮你问吧!掌柜,这对瓷瓶多少钱?”

“不算贵,一对十贯钱。”

范宁的脸立刻苦得能拧出水来,还十贯钱!自己一贯钱都嫌贵。

朱佩用扇子敲了敲桌子,“就买这对瓷瓶,给范小官人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