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竖旗(第2/3页)

他指着北方说道:“大宋现在就是一块肥肉,辽人在冲着这块肥肉流口水,西夏人在流口水,连特么的交趾人都在流口水……以后说不准连那些大食人都敢提着长刀宰杀大宋人……”

“这样的大宋,你等睡觉可能安枕吗?”

大食人的后裔……以后的大宋官员蒲寿庚。陆秀夫和文天祥带着幼帝来到了泉州,却被蒲寿庚拒之城外,随即蒲寿庚捕杀南宋宗室……并一路追杀幼帝……

这就是末世景象。

“操练起来。”

沈安蛊惑道:“想不想去打草谷?”

“想!”

雄州青壮们齐齐高喊着,让太学的师生一脸懵逼。

辽人的草谷……你在忽悠我们吗?

沈安指着身边的黄春介绍道:“此次邙山军纵横辽境,无人能敌……他们能,你等也能!”

“我们在府州大败西夏人,李谅祚如今俯首称臣。辽使和某对赌,躬身赔罪……”

沈安挥拳道:“大丈夫生于世间就当如此,下次某带你们去打草谷!”

“……”

沈安一番鼓舞后,那些青壮就像是打了鸡血般的兴奋,算是消除了新到汴梁的忐忑。

太学的学生们却有些不解,等沈安令他们自由活动后,就寻了青壮问话。

“打草谷?什么意思?”

一群学生围住了几个青壮问话。

这些可是读书人啊!

青壮们有些紧张,其中一人说道:“就是……劫掠。”

这尼玛不就是抢劫吗?只是换了个称呼而已。

“这不是强盗才劫掠吗?”

大宋的读书人都自视甚高,觉得自己以后会是出将入相的大人物,所以不肯躬身去了解那些底层事务。

青壮愕然道:“塞外异族都是这样……祖辈说他们千百年来都是这样。”

“辽人不给将士粮草,放任他们出来劫掠补给……这就是打草谷。”

沈安来了,学生们赶紧行礼,然后有人问道:“待诏,千百年来中原都饱受异族荼毒……可以法子消除吗?”

这个问题有些大,大的让人没法回答。

沈安沉吟道:“要想自身安稳,首要是刀枪要锋利,要先把他们打趴下。然后要瞪着眼睛看看周围,谁敢冲着大宋龇牙,那就弄死谁!如此百年,天下必然大定。”

后面的教授心中苦笑,和同伴说道:“如此百年,那些外敌也都被收拾干净了,大宋自然就安稳了。”

“你看看史书,也就是汉唐才持续不断的对外开战。可国虽大,好战必亡啊!”

“国虽大,忘战必危!”沈安大声的道:“你们以后要学会擦亮自己的眼睛,对那些蛊惑大宋放下刀枪、马归南山的人要提高警惕。这等人……不是腐儒就是居心叵测!”

学生们毕竟还年轻,被他蛊惑的热血沸腾,当即就有人表示要进谏官家,让大宋重振武备。

沈安笑了笑,不作表态。

此刻的赵祯别说是进取心,连内政都提不起精神来。

几个教授在苦笑着。

“某才说国虽大,好战必亡,他马上就说国虽大,忘战必危,这怎么说?”

“学生们到底是听谁的?蛊惑他们去关注武事,二三十年后,大宋朝堂之上会是什么景象?”

“这一批批的学生会在各处为官,杰出者将会踏入朝堂。到了那时,朝堂之上的声音……怕是会骤然一变。”

“人人都喊打,人人都蛊惑君王要重视武备,那样的大宋……”

“你忘记了那位小郎君。”

“是了,赵仲鍼跟着沈安多年,早就被他给蛊惑的成了另类,多半也是这等想法。”

“君王如此,臣子如此,那时候的大宋手中握着刀枪,杀气腾腾的盯着异族……某不敢想。”

“可怖,可怕!”

学生们神色振奋的在讨论着沈安刚才的话,看着朝气蓬勃。

几个教授面色微变,就像是老迈的父辈看着叛逆的孩子般的不自在。

“待诏啊,他好是好,让太学重新站了起来。可这等话却是不该说,某敢打赌,今日他的话稍后就会传到各处。”

“他这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不,他是站在前面,把自己当做是了旗帜!”

“旗帜?”

“对,一面旗帜。他竖起旗帜,渐渐召集那些志同道合者……”

“嘶……”

众人看着在那边含笑解答学生疑问的沈安,不禁觉得脊背发寒。

还未成亲的年轻人,他竟然就开始竖旗了。

这是要在政坛竖旗啊!

大宋立国多年,敢竖旗的有几人?

范仲淹算一个,结果扑街了。

但范仲淹竖旗时是宰辅,沈安是什么?

一个翰林待诏而已。

是啊!他只是个翰林待诏,所以没人会重视他的竖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