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除掉障碍(第7/8页)

结果被秦军杀死。这哥们儿杀李牧时,觉得自己很牛很无敌。直到临死时,这才知道,其实留下李牧才能留下自己的性命,杀了李牧其实就是杀了自己。

更后悔的不是赵葱,而是现任赵王赵迁。

他亲眼看到他的子弟兵四外乱跑,秦军铁骑过去,赵兵死尸相枕藉。邯郸的城门都没有人帮他关一下。最后秦国大军轰隆隆地开进邯郸。

赵迁终于成了俘虏。

曾经是诸侯国最有战斗力的赵国就这样被王翦宣布灭亡。

嬴政很高兴。

这哥们儿急于拿下赵国,是有他的一个私心在起作用的。这哥们儿虽然在统一六国时,目光很远大,部署也很正确,但他的心胸还是很狭窄的。

他老早就预料到,只要李牧一倒下,赵国就完事。因此已经提前来到军中,看到自己的兵马杀入邯郸之后,也跟着进入这个赵国的首都。

嬴政是在赵国出生的。他还是很小的小屁孩时,秦赵正在拼死开展邯郸之战。而赵国人想把他们全家都抓起来全部砍头。后来,他的老爸只身跟吕不韦逃出去,留下他的老妈和他在邯郸城里。那时邯郸城里的人都恨透了秦国人——秦国坑杀了他们四十五万啊,他们不恨,还是赵国人吗?因此,很多人对嬴政母子的态度都不好,都想杀掉他们。

直到后来他老爸在秦国站稳了脚跟,赵国才把他们母子送过来。

嬴政对这段经历一直耿耿于怀,做梦都想把这些欺负过他的人都拉过来砍头。

现在,他的部队终于杀进邯郸,他也进了邯郸,成了邯郸城里说话最算话的人了。

他下令,把以前曾经得罪过他的人统统抓起来,然后统统杀掉。

他杀完这些人之后,觉得胸中块垒这才消除,心情超爽啊。然后怀着无比爽快的心情离开邯郸,经太原、上郡回到咸阳。

在周朝原来封的很多诸侯当中,除了有限几个国家外,基本都是姬姓,算起来是姬姓一家亲。秦嬴在周王朝大封诸侯时,还是草根一个,而且还属于周朝清算的对象,被统治阶级迁来迁去,过着十分不安宁的生活。直到后来,由于西方少数民族的兴起,秦嬴的祖先们抓住机会,这才成为诸侯。而赵国原来也是秦嬴祖先的后裔,最后居然也成为一方诸侯,而且也强悍了一段时间。这两支秦嬴的崛起,使得原来根本与诸侯沾不上边的秦嬴居然在战国七雄中占了两个席位。当然,作为千年前的远亲,他们相互间的亲情已经彻底泯灭,他们之间只剩仇和恨。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在战国后期,打得最为惨烈的就是这两个国家。双方牛人迭出,你来我往,血流成河,共同打造了几个经典战例。如果赵国的最高领导人智商不那么偏低,也许我们还能多看到一些更为精彩的历史细节。当然,这些细节都是以鲜血绘就的,我们不看也罢。

赵国确实应该灭亡。赵国不亡,实在是没有道理了。你想想,本来牛人一个接着一个地为赵国服务,为赵国去拼命,但这个赵国硬是连续生产了几任菜鸟赵王,错误决策一个接着一个地进行,而且一个比一个更狠。罢廉颇,杀李牧,谁是人才就杀掉谁。这种自杀式的人才政策,不灭亡才怪。

赵迁被抓之后,连同很多战俘一起被送到咸阳。他这时还很想念着那个郭开,不知道这个老郭怎么样了。

他很快就知道了郭开的下落。

郭开这时已经被任命为秦国的上卿。

赵王这才知道,原来这个郭开是个大奸臣,这些年来干的全是出卖赵国的工作。赵迁虽然很菜,但他并不是笨蛋,立马知道,老爸逼走廉颇,逼得大义凛然,自己杀死李牧,杀得义愤填膺,原来全是上了这个郭开的当。这哥们儿还是读点书的,以前每读到任贤臣、远奸臣之类的文字时,总以为这些话只宜去教训别的老大。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很正确,任用郭开就是任贤臣,杀死李牧就是远奸臣。现在回想过来,原来自己才是典型的昏君。

但现在才知道还有什么用?秦国是不会让他重来的。

他只得在那里天天后悔。

可嬴政连后悔的时间也不再给他了。嬴政让人给他送去一包毒药。赵迁一看就知道是毒药。他觉得嬴政很好,与其让他天天在这间黑房里过着后悔的生活,还不如死掉的好。

赵国的全部领土都划归秦国之后,那个原来跟秦国一点儿不沾边的燕国就与秦国领土接壤了。

此时,赵国的另一个公子赵嘉逃离了邯郸,在代地那里另立中央,号称代王,宣布全盘继承赵国的政治遗产。赵国的很多高管也都逃亡到那里,加入赵嘉集团。

燕国看到赵国完蛋,突然自己得直接面对强大的秦国,情绪也高度紧张起来,派兵与代王合兵一处,在上谷那里驻扎,跟秦国对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