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秦起始篇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2)(第2/2页)

要说战国这个名字历史学家起得还真是经典,他不仅仅代表了战国这个历史时期,更是向历史盲们直白了战国就是指那些天天打来打去的国家。齐、楚、燕、韩、赵、魏、秦被称为战国七雄,有幸生在这个精彩纷呈的年代,只要是精英,想不出头都很困难。

据有关人士统计,战国时期有军队500万,当时总人口为2000万,考虑到女性减去一半,孩子老人再减去一半,最终得出一个令人恐怖的结论,只要是能拿动斧钺钩叉的男性都是兵,即全民皆兵。照此推测的话,当时大家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农民和平时田里挥锄,战时杀人五步;商人和平时玩弄算珠,战时砍人头颅。

战国时期大概持续了一百年,和秦国有关联的战争竟然有长达80年的时间,实在是太频繁了。不仅仅如此,战国时期还推行恐怖主义,战争的残酷性更令人寒心,战败国动不动就会数万人惨遭坑杀。

燕国在哙当政时,哙把王位让给丞相子之。如果你认为哙是像尧舜那样真心实意禅让的,那就错了,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由于哙的领导能力有限,大家都无法再忍受哙的不作为了,最终他被逼无奈下台让位。子之当上燕王没多久,国内就大乱,齐国趁机偷袭燕国,斩杀了哙,把子之剁成了肉酱。

齐国实行国家恐怖主义,公然在广场对燕国大臣施行碎尸,他们的残暴令燕国人民不忿,加之各诸侯国的干预,齐国受不了舆论的压力,将燕公子职送回燕国,立为燕昭王。燕昭王为了富国强兵筑高台,装黄金,以吸引有识之士。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还不到三十年,燕昭王通过二十八年的拼命三郎精神,觉得燕国已经空前强大,一雪前耻的时机到了,但考虑到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他还是派人去列国继续忽悠。最后在燕昭王的不懈努力下,集合韩、赵、魏、秦四国联燕攻齐,经过半年的努力,齐国只剩莒和即墨两城。

五国联军攻齐是大显神威,把齐国打得只剩两城,所有人都会认为齐国将要从地球上消失了。但是,上天没有抛弃齐国,他给齐国送来救星田单。

作为齐国丞相,田单时刻都没有忘记向燕国复仇。公元前279年,田单终于找到了机会,这一年燕昭王逝世,燕惠王接班。燕惠王与国家重臣乐毅有嫌隙,田单听说后,略施小计,惠王自折羽翼,把乐毅给辞退了。齐国找到了攻击燕国的机会,但为了保险起见,田单还对仅存的将士进行洗脑,要他们破釜沉舟,一洗前耻。

在田单的煽动下,齐国上下一致要求攻燕,田单看到时机成熟,就集中了1000多头牛,在牛身上画上迷彩,牛角上绑上尖刀,牛尾上点火,可怜的牛疼痛难忍之下,发足狂奔,冲入敌阵,接着5000牛仔也奔入敌阵,狂杀乱砍,大败燕军,随后齐军又乘胜追击,沦陷70余城尽皆收复。

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就是赵国了。公元前270年,秦国侵犯赵国,赵国派出大将赵奢迎战。赵奢比较刁钻狡猾,假装不敢与秦抗衡,放风出去说自己很害怕秦国。秦军听到后信以为真,开始出击,其实赵奢早就依托有利地形进行排兵布阵,秦军一来,就被赵奢收了口袋,此役秦军遭受重创。

公元前267年一天,时任秦国国君秦昭襄王,由大臣陪同坐在一间灵堂里嚎啕大哭,他的确表现得很伤心,因为他的弟弟死在了魏国。而弟弟的死是秦昭襄王一手导演策划的,这早有人怀疑,他非常清楚这会儿一定要做出夸张的表演,泪水越多,就等于告诉越多的人,他不是凶手。

秦昭襄王在弟弟灵前大哭,陪同的大臣也都泪如雨下。毕竟国君的弟弟殉职,这时陪领导大哭只是表现忠心的一种方式方法而已。

秦昭襄王接替父亲成为秦王时,浑身喜气洋洋的他才发现,母亲宣太后是个很难越过的坎儿,老太太是个权力欲望很强的女人,平时搞幕后操纵,不让秦昭襄王掌权,况且老太太在当时的高层领导中很有话语权,虽然没有经过法律认可,但她确是大秦真正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