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2/9页)

掺了沙子又洗了脑子,洗了脑子又给军官找回了面子,于是乎,表面上看大家都成了最高统帅的忠实信徒,言必谈“焦土抗战”、“地不分东南西北,人不分男女老幼”之类,实际上都是清谈空喊,而军伍人心松散,官兵隔离,军纪废弛。当官的开始摆谱作威作福,打骂士兵的现象有了,聚众赌博的现象有了,克扣军饷的现象有了,甚至还有人抽起了大烟,凹凸山南斜河街明妓暗娼的馆子里,也出现了补充营军官的身影。

如果退回几年,石云彪和莫干山在世的时候,发现抽大烟和嫖娼,轻者重罚,重则杀头都是可能的。而现在到了陈墨涵的手里,补充营彻头彻尾地变了,渐渐地同二四六团其他营队没有太大的区别,融为一体了,共同成了偏安一方的百姓祸害。

再拉到训练场上,官软了,兵懒了,有了喊声却是虚张声势,一刀一枪多是花拳绣腿。从他们的嘴里,再也听不见当年那种让人心悸的炸雷般的吼声了,从他们的眼睛里,再也看不见当年那种令人胆寒的仇恨了。

这一切,刘汉英都默默地看在眼里。一方面,他不太相信老七十九团的汉子这么快就变成了稀泥,这么快就消蚀了仇恨。作为军人,他懂得一个法则,改变一个人容易,实在改造不了杀头便可,但是,改变一支部队是困难的,尤其是家族似的非嫡系部队,只要人不死绝,那支部队就有一股暗气代代相传,就像一个幽灵,始终会在冥冥中控制他们的精神。但是,刘汉英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征服他们改变他们也是可能的,因为他们的最高长官换了,陈墨涵不是七十九军的遗留分子,再加之大量掺了沙子,四处都是监视的眼睛,狗打怕了都不敢再叫唤,何况是人?

胳膊毕竟拗不过大腿,识时务者为俊杰嘛,看来陈墨涵是深谙此道的。

刘汉英对陈墨涵比较欣赏。

在刘汉英看来,既然陈墨涵不是七十九军的遗留分子,石云彪和莫干山又不是他的爹娘,他陈墨涵就犯不着抱着他们的阴魂去撞自家的脑袋。设身处地地想想,他刘汉英本人对最高统帅也没有忠心到肝脑涂地的地步,见势不妙他也是会拔腿就跑的,那么,陈墨涵对死去的石云彪和莫干山,就更没有理由冒自家生命之险去尽虚无缥缈之忠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军官都这么看问题。

在刘汉英的身边,也有些人认为,补充营终归是七十九团的老底子,不少官兵都是石云彪和莫干山的死硬亲信,已往对其他部队的贪污腐化是深恶痛绝的,现在弯子转得这么快,转眼之间就同流合污甚至不分仲伯了,连赵无妨这样在营长和连长位置上三起三落、对长官心存严重不满乃至仇恨的人,如今也表现出胸无大志吃喝嫖赌的作为,对长官也是一副恭恭敬敬低眉顺眼的样子,还耀武扬威地娶了一个小老婆,以表示自己甘心堕落,

这其中是否有诈,是不是有更深的阴谋,的确还是值得推敲的。左文录对此就很怀疑。

刘汉英却不以为然。刘汉英认为,像赵无妨这样的人,过去一直在石云彪和莫干山的手下,中武培梅的毒太深,再加之那时候年轻,容易意气用事。现在不同了,从旅到团,都对补充营优抚有加,军官们虽然降了职,但是加了饷。像赵无妨这样的泥腿子出来从军,图的是个什么?当官固然重要,但当官之所以重要不就是因为当官可以捞到银子吗?有钱能使鬼推磨,有权能使磨推鬼,刘汉英把这些官场法则看得很透,有奶便是娘,官就是钱,钱就是官。既然如此,给他银子,他还有什么话说?再说,七十九团那些老兵的年纪一天天地大了,树老皮多,人老愁多,一天天地老了去,就一天天地软了去。石云彪和莫干山一死,七十九军的阴魂就敛不起来了,现在的这些后来者不是武培梅的孝子贤孙,不大可能老走武培梅的路。

刘汉英是越来越器重陈墨涵了。年轻人的脑子里本来就没有历史老账,只不过可能有一时受了石云彪和莫干山的蛊惑,随着石云彪和莫干山的消失,这点蛊惑的余毒,用恩惠之纱轻轻一擦就灰飞烟灭了。

不久,又遇上了一件事情。让刘汉英和张嘉毓等人更加坚定了对陈墨涵的信任。

陈墨涵当上补充营营长之后不到半年,在集团军蒋文肇的司令部担任处长的陈克训便派人给刘汉英送来了四根金条和一封密信,希望刘旅长栽培重用其胞弟陈墨涵,并云陈家世代经济实业,颇谙理财之道,墨涵自幼就参与家政,有理财积资方面的天赋。“墨涵实乃一书生,恐勉强于战争之术。倘能予以军需财务之职,当有利其一展聪慧,克训及家尊均感念刘旅长之体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