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黎明之前的黑暗(第3/7页)

不同于后世,就算冬季不降雪,亦是习以为常,如今的冬季,若是不降雪,确实有些蹊跷……

莫非是诸葛孔明故意捣鬼?

那么他的目的呢?

难道是想继续维持这种寒冷天气,想冻死我军将士?

啧,怎么可能!

就在江哲满心疑窦之时,司马懿自斟一杯,闭目缓缓饮下,随即,嘴角挂起几许微笑。

提前庆功?嘿,有意思!

※※※

或许有人认为,同样是面对严冬,若是对曹军有所影响的话,那么对江东兵马自然也有同样影响才对,然而,这却是想错了。

这句话说说刘备麾下将士倒是还可,然而对于江东兵马,抵御这寒冷天气的能力,要远远高于曹军。

早前提及过,曹操麾下兵士,大多出身北地,乃是以兖、豫两州兵士为主,徐州兵为辅,以及些许原袁绍降卒,也就是青、冀两州兵士。

众所周知,南方冬季不同于北方!

虽说是越靠北方,越是寒冷,可是要注意的是,北方气候干燥,兼之少风;而南方虽是气候湿润,多有刮风,尤其是在严冬,当分刮在脸上,空气中的湿度粘在人脸上,倍感寒冷。

若是南方人去了北方,只要穿得暖,倒也不会有多大麻烦,然而,倘若是北方人到了南方,恐怕难以适应南方湿润的气候,尤其是在沿海、沿江、沿河一带……

眼下,相对于曹军的种种不适,恐怕江东兵士早已习以为常吧?

赤壁周瑜水军营寨!

负背双手站在主帐门口,周瑜仰头望着天际,不顾四下呜呜刮来的寒风,喃喃说道,“还当真不曾有下雪迹象啊,这诸葛孔明……”

说着,周瑜转过身去,望着帐内席中端坐的鲁肃,凝声说道,“子敬的意思是说,诸葛瑾劝说不成,反被其弟诸葛亮说了一通?”

“是啊,”苦笑着摇摇头,鲁肃叹息说道,“恐怕是孔明早早看出其兄心思,抢在其兄开口之前,反借古人以说其兄,如此一来,子瑜自然不好再开口,草草收场……”

“嘿!”周瑜淡淡一笑,哂笑说道,“如此看来,比起其兄诸葛瑾,诸葛亮更为厉害啊!竟识天文至此等地步……既然他不愿来我江东,我等不可不早早除之,否则日后必生祸患!”

“公瑾,”见周瑜这么说,鲁肃面色微变,坐起正色说道,“为我江东,诸葛亮日后或许会是祸患,这不假,然而眼下,我等首重,乃是曹操吧?公瑾大才,想必不会不知自毁长城之事吧?”

“哦?子敬是说那诸葛亮是我江东李牧?亦或是廉颇?”

“那倒不至于,”鲁肃自嘲一笑,随即拱手正色说道,“在下是觉得,若要对付曹军,诸葛孔明之智不可缺也!此战关系我江东百万军民,还望都督……”

“哈哈,子敬莫要拘束,”打断了鲁肃的话,周瑜朗笑说道,“我方才不过是戏言耳!我早早说过,就算要除诸葛亮,亦会等击溃曹军之后!”

微微松了口气,鲁肃拱手拜道,“都督顾全大局,江东幸甚!”

“不过嘛,”说着,周瑜又望了望天际,皱眉说道,“想不到诸葛亮深习天文,远胜于我,我料定这几日必定降雪,竟不想料错……”

“恐怕并非是天文之事哦!”帐内角落,传来一声嘲讽。

“哦?”对那嘲讽丝毫不以为忤,周瑜转身问道,“莫非伯言知其中究竟?”

伯言,指的自然是陆逊无疑。

“嘿!”略带嘲讽地一笑,却见周瑜不曾有丝毫异样,陆逊撇撇嘴,泄气说道,“大都督,想必你也知晓,当初黄巾贼寇之首张角手中有本奇书吧?”

“《太平要术》么?”说着,周瑜转身走向帐内,帐外丁奉、徐盛二人,伸手将帐幕闭合。

“正是!”坐起身,望了眼周瑜,陆逊哂笑说道,“张角逆天改命,为天理所不容,待其死后,此书六分,散于世间……”

皱皱眉,鲁肃惊疑说道,“子不语怪力乱神,如此匪夷所思之事……”话未说完,却见周瑜摆摆手,望着陆逊说道,“继续说,我等洗耳恭听!”

“嘿!”嘲讽般望了一眼鲁肃,陆逊把玩着手中茶盏,淡淡说道,“天书分天地人三卷,并上下册,诸葛亮手中那本,我已问过,他也料定瞒不过我,是故实言相告,以报我当日救命之恩,其手中那本,正是天卷上策,《六丁六甲》,传闻此书驱四象、掌天象,便是所谓天时……”

“怪不得,”周瑜皱皱眉,回忆说道,“传闻诸葛亮在江哲手中逃脱数次,皆有天象相助,”说着,他望了眼陆逊,揶揄说道,“那么你手中的那本呢?”

“哼!”见周瑜表情,陆逊料定此事他定是早早便知晓,不满说道,“地书上册《龟甲神章》,晓九宫,可使些障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