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潜龙出海 第一百八十章 初到辽东(第3/4页)

几名为首军官立刻单膝半跪道:“我等皆是金州卫、复州卫的官员,特来迎接李大人。”

李维正连忙将他们扶起,“各位大人快快请起。”

一名身材高胖的中年军官先自我介绍道:“在下是金州卫指挥使同知陈至安,久闻大人之名。”

另一名皮肤微黑的男子也笑道:“我是复州卫指挥使同知周泌,愿听从大人之命。”

后面一群军官,也大多是指挥佥事、千户、副千户等官职,一一上前给李维正见礼,由于李维正是兼任金州、复州、建州三卫的指挥使,因此兵部已经事先下达了调令,将原任指挥使调走,各卫暂时由指挥同知统领,李维正还在半路时,朱元璋已经正式册封皇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入主东宫,并派官员向全国各地通报,虽然辽东都司还没有正式接到朝廷文书,但辽东都司的官员都已经知道皇太孙被封吴王一事,也知道李维正不仅是前太子的心腹,也同样是现在储君的人,眼前的这群军官都心知肚明,李维正来辽东,实际上就是代表了储君的利益,他们向李维正效忠,也就是向储君效忠。

众人寒暄几句,李维正便和他们一起上了岸,陈万里的船只调头返回了蓬莱所,李维正见天色已晚,便暂时在港口内歇息一晚,当天晚上,陈至安、周泌等官员在海港的一座酒楼里摆下了丰盛的酒席,为李维正接风洗尘。

由于辽东半岛上没有州县官府,事实上每一个千户所就相当于一座县城,金山中左所所在的旅顺半岛上约生活着数千户普通百姓和军户,以种田、种植各种果树和养殖家畜为生,半岛上有南关岛、木杨驿和青泥洼三个小镇,但真正热闹之地却是千户所的驻地港口,每逢赶场天,农户们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汇集,用自己家里养的家畜和纺织的土布向商人换取一点生活必须品,日久天长,军港外面的一条马路两边就渐渐出现了客栈、饭铺、酒楼、马店、商铺等等商业建筑,给李维正接风的这座酒楼便是这一带唯一的酒楼,在这里是最高档的酒楼,实际上也不过是三间瓦房加一个院子,今天被整个儿包了下来,摆了四桌酒席,还有两个歌女弹唱助兴。

夜幕降临,旅顺酒楼内灯火通明,笑语喧天,数十名军官聚集一堂,每人面前摆了一个大海碗,盛满了酒,他们大多是世袭父亲职位的军户二代,普遍比较年轻,三十余岁的人居多,甚至还有几个和李维正差不多的年轻千户,大家血气方刚,嗓门也很大,数百步外都可以听见他们的叫嚷声。

李维正所关心的水师千户姓王,三十岁不到,祖籍山东,他父亲原本是元朝的一名千户,后加入大明军队,全家被迁到辽东防守,三年前王千户父亲退役,王千户便从军继承了父亲的军职,他既无能且又不善人情交际,因为大明不重视水师,他便被派到最偏僻金山中左所为千户,隶属金山卫管辖,今晚在他的地盘上请客,因此他格外忙碌,却又上不了主桌给大人们倒酒,只能做些叫菜叫酒的杂事。

倒是李维正有心想认识他,便让他坐上了主桌,金州指挥使同知陈至安年纪最大,资格也最老,由他代表辽东半岛的驻军向李维正致欢迎词。

“各位安静!”陈至安是四川人,他用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对众人道:“我们辽东远离中原,一向是被视为流放、贬黜的荒蛮之地,而辽东半岛更是穷困落后、人口稀少,我们在辽东都司内还只是二流军卫,别的卫瞧不起我们,这都是现实,不过我们现在时来运转了,皇上命李大人来任我们的指挥使,李大人是什么人,在座的有少数人或许知道,但我想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现在就告诉大家,李大人原是锦衣卫千户,原太子殿下的心腹,连秦王都被他扳倒过,后来李大人又任威海卫指挥使,率领大明水师前往日本,炮轰高丽釜山、重挫倭寇,名扬大明,连皇上也几次专门接见他,不仅如此,他还是户部尚书叶大人的乘龙快婿,现在他更是新太子的心腹,他来我们辽东半岛做主将,也就是我们大家的翻身之日。”

陈至安说得极为直白,引起在座军官的一阵阵惊叹和欢呼声,陈至安说到后来,更是激动得语无伦次,他举起大碗喊道:“为我们的翻身,干了!”

“干!”众人端起酒碗,兴奋地大喊一声,一饮而尽。

李维正刚开始很惊诧陈至安为何这样直白说话,一点城府都没有,四十几岁的人倒像个二十岁的毛头小伙子,但当他看见每个人的眼中都流露出一种极为渴盼的神色,他明白了,实在是因为他们在大明军队中地位太低,不受重视太久,他们渴望自己能给他们带来变化,渴望自己能给他们带来有希望的前途,渐渐地李维正也被热烈的气氛感染了,他让伙计给每个人的碗中再斟满酒,他端起碗道:“我来给大伙儿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