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围巾(第24/31页)

花桥苑已经有过几回丧事了。我们这一栋公寓,还是第一次。胖丫与小孩子觉得好玩,都来聚集,跑来跑去,无故欢叫,我们一楼的门洞里,顿时一派热闹气象。门洞旁边,八字排开,摆了两路花圈。我们这才由花圈的挽带上知道,饶庆德教授夫人的名字叫德馨。殡仪馆的仪仗队来了,穿着潦草却花哨的制服,是寥寥三五人的管乐队;反复吹奏了哀乐,之后是流行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和《真的好想你》,只是把节奏变缓拖长,把欢乐拖成哀伤。殡仪车缓缓开出花桥苑,饶庆德教授身穿黑色西装,戴了墨镜,步态呆滞,由张华搀扶。饶庆德夫妇的儿子捧母亲遗像,哭了几声就收了,好像也是觉得因为应该哭哭而已。媳妇没有哭,只做出了悲伤的神态,牵着蹦蹦跳跳的儿子。单单张华不住地擦眼泪摔鼻涕。

我们花桥苑几次丧事,人家都请了张华帮忙,张华每次都哭得赛过孝子,让人家好生感动和感激,没有人哭的丧事总归不显得隆重。回头张华坐在自行车棚里,自己冰敷红肿的眼睛,也懊丧,道:“我哭个鸟!又不是我什么人?怎么就这么没有出息?”之后,又为自己找理由,说:“我这是当寡妇坐下毛病了,看见人去了就替活着的人难受;就想到哪天我去了,我的胖丫怎么办?”说着又是泪如涌泉。两个门卫在门房,呆头呆脑地看着。马路两边的小店铺,老板们都把脖子伸长了,望着灵车过去,再发出自己的叹息与议论。老扁担在台阶上坐着,慢慢吸香烟,也张望,却到底还是平时的木然。聂文彦在她家阳台上,对我发表了感想,说:“其实我们也很痛心;其实老太婆还是相当有人品的;世道总是好人无好报;该死的不死,不该死的死了。”

一场文字官司,打到这种地步,真的可以你死我活,也是叫人意外。至于社会体制问题研究,是饶庆德教授权威,还是王鸿图老师有理;到底谁首创?谁抄袭?其实我们花桥苑大家,真是没有任何人在意。从历史的抽象意义来说,也只是理论本身有意义,而研究理论的人或多或寡,或争论或分歧,或剽窃或抄袭,都是正常现象。所有一切,怎么抵得过一条活活的性命?送殡之时,天低云暗,秋霖又起,寒意格外刺人,城市生活小区的丧事,空洞潦草又寂寥,我们花桥苑人家,人人都看得心惊而无言了。

老扁担倒是经得起踹。他受了这次围殴以后,当时以为只是外伤,后来却胸口发闷,还吐了几口血;也不肯去医院,舍不得钱,就自己在药房买了止血药吃,再躺几日;又起床了,又挑起箩筐收破烂了。

再几个月过去,老扁担看来确实没有大碍;倒是因祸得福,收购破烂的生意,更上了一层楼;我们花桥苑的人家,已经只愿意叫老扁担进来了。老扁担过去的生意,可以算是红火的,现在就可以称为垄断了。老扁担自己没有要求垄断,是我们花桥苑人家的主动,我们愿意被垄断。因为与破烂打交道,其实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跑出去在大街上等候,宁可多费一点时间,要等一个面善的进来;面善也还是生人生面,又要谈一番价钱;许多破烂是不肯承认七两秤的;还压价,报纸涨价到五毛一斤,他只肯说四毛。买卖破烂,总是一桩没有斤两的小买卖,却还要弄得人心里不舒服,还要大费口舌,更让人还觉得委琐无趣;有时候还会恼火地大叫:不卖了!不卖了!现在好了,一切都理顺了,自然就是老扁担了。现在我们卖破烂,简单到可以就站在阳台上,叫唤胖丫一声;胖丫就去把老扁担带进来了。

随着时间的过去,老扁担收购我们花桥苑人家的破烂,差不多变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到后来,谁要是不叫老扁担,倒是叫旁人惊奇了,觉得事情怎么就怪怪的呢。饶庆德教授的家庭有了重大变故以后,原本由他夫人处理的破烂事宜,现在交由张华处理了。张华便拎出破烂来,自然就是老扁担接了。只有聂文彦,她是坚持不接受老扁担的。与其说是她与老扁担拧住了,还不如说是她与自己的观念拧住了。聂文彦索性不卖破烂了,她把破烂一一归类整理,都堆积在通向顶楼平台的过道上。为自己的观念受难,总是大有人在,聂文彦算是让我认识了这种执著的人。

这是1998年的夏天了。又是几场泼天的大雨,一下就是几天几夜。然而,这一次我们小家庭遭受的破坏与损失,被大破坏与损失掩盖了。洞庭湖涨水,鄱阳湖涨水,中原大片地域的千湖万泊都水满为患,长江的大小支流都涨水,都在倒灌长江;上游的洪峰还一趟趟赶来,长江便成了我们城市的一道悬河。我们花桥苑人家,天天去江边看水;长江宽阔气派得一塌糊涂,果真叫人气短眼晕。我们是不怕大水的,只是被大气象震慑。抗洪救灾开始以后,人人都上堤去了,花桥苑只剩下老弱病残。大事件就是这样的风起云涌,一呼百应;人人随着潮流说话和做事,身不由己地亢奋;到处看见英雄包括自己也是,振臂一呼,都气壮山河;日常的那个自己,连自己也都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