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围巾(第16/31页)

人们就说:“傻丫头,不能叫他!”

胖丫有时候也会突然想不通的,突然发问:“为什么?”

人们就说:“胖丫啊,你只要记住:他坑人!他骗钱!他提斧头!”

胖丫就会说:“哦!”

胖丫就欢快地跑出去,一会儿,很有价值感地带了几个破烂进来。大家在广场上,热火朝天地你卖我买,讨价还价,易拉罐踩得砰砰响,踩瘪了再数过,一个一毛钱;五公斤的食油塑料壶,五毛钱一个;茅台酒和五粮液酒的酒瓶,很神秘,单独议价,可以卖到十几块钱一个,显然这是有一个地下渠道在高价收购,收购去了便是要做假酒;但是我们花桥苑的人家是有正义感的,大家绝对不卖,把漂亮的酒瓶,当面掼在地上,摔碎了,就当碎玻璃贱卖;破烂一个个眼瞅着,手脚慌乱又不敢抢夺,干干地叹气,便赌气不收碎玻璃。如果书报杂志电视冰箱,这样一些破烂过重了,也把破烂带上楼,到自己家里去称重量。几个破烂,都是空担子进来,满满的担子出去,心满意足的,连说带笑,经过老扁担身边。老扁担每次都是正正地面对着这样一个世界,他的世界,一个遭受孤立和嘲弄的世界。那些破烂们,都很神气与得意;他们与老扁担素不相识,却同行是冤家,都十分敏感,都自觉不自觉的,要从他人的痛苦中获得自己的幸福;赚钱是现实的事情,钱总是有限的;快感却是精神上的事情,给人无限的愉快,谁都难以放弃与超脱。老扁担不言语,无表情,中午一顿大馒头也不吃了,没有钱吃了,但是他半句抱怨也不出,只是忍受。最后,连两个门卫也忍受不了,过来劝解老扁担:算了,到别处去收破烂吧,要不然饿死你了。

最无法安心的人,还是张华。对于破烂的买卖,张华只管装聋作哑,偶尔却还是支使胖丫,拎一提馒头给两个门卫,一提馒头五个一元钱,两个门卫也知道这是救济老扁担的,马上就去放在老扁担的箩筐里,说:“胖丫拿来的。”

老扁担就说:“谢谢。”

偶尔,王鸿图经过大门口,也会给老扁担甩过一支香烟去。老扁担也接着,也说:“谢谢!”王鸿图也是经常给两个门卫派香烟的。王鸿图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脾气是有的,说火爆也火爆,说傲慢也傲慢,比如与饶庆德教授的诉讼,一定是要你死我活的了;却与门卫、清洁工人、看自行车棚的张华、胖丫、闲散老人、乡下来走亲戚的客人,一律都无门忌,都无心机,都是相见欢,常常把开会发的小礼品,钥匙圈指甲钳什么的,在上楼回家之前,送给胖丫或者别的小孩子。在花桥苑人家里,王鸿图为他妻子聂文彦挣得了人心与脸面,一般大家都会看王鸿图的面子,对聂文彦礼让三分。不过即便是王鸿图,却也不敢把家里的破烂卖给老扁担,因为那就会惊动聂文彦。张华真的很生气。她和大家议论别的事情的时候,会突然离谱地叫嚷一句:“我最恨乡里人了!”

王鸿图一边笑笑,说:“张华啊,你是观音菩萨转世吧?”

新住户徐迪娜,很迷惑,问:“怎么是观音菩萨?”

没有人理会徐迪娜。她没有经历过花桥苑的集体装修。日常生活看起来是如此日常,什么新鲜也没有,却条条都是不同的河流,新下水的人,都得自己去小心地趟。

逐渐的,老扁担偏偏比谁都安心了;清早过来的时候,脚步比较流畅了,坐姿也不再那么僵硬。老扁担搜罗了许多报纸,当他坐定了台阶之后,他便开始认真阅读。没有谁与老扁担买卖破烂,老扁担也不吃中午饭,老扁担有的是时间,所有时间,老扁担几乎都在阅读。老扁担把报纸翻来覆去,字里行间,反复研究。老扁担不吃饭,却要吃香烟。老扁担把燃烧的香烟夹在手里,过一会儿才舍得去细细吸一口,一般就架在太阳穴那里,让青烟袅袅。过了许多天,花桥苑的人家,在自行车棚聊天,才恍然大悟地意识到:老扁担认得字!他们说:哎,原来老扁担还认得字啊!他们说:老扁担读报纸像在读博啊!

徐迪娜说:“老扁担是很可爱的呀。”

依然没有人附和徐迪娜,气氛不对。徐迪娜环顾四周,好不愕然,未了还是要固执地为自己解释,说:“穷人就是有质朴的一面,比起现在那些有钱人的恶俗,就是可爱!”

一场北风一场寒,隆冬季节已然来临。进入腊月,下了一场小雪,风就刺骨了,太阳也有一股干干爽爽的劲道了,晒什么,都留香。我们花桥苑人家,开始买肉买鱼腌制,公寓楼是拥挤狭小,可是我们多少也还是想做一点腊货。过年是要有味道的,卤莱里面放进了腊货,在深夜里咕嘟咕嘟地煮着,飘出来的气味,是很特别的香,一闻,就觉得新年到了,又是一轮的天增岁月人增寿了。就在这样的一天里,老扁担忽然就不见了。老扁担没有说不再来,可是就没有再来了。门房的屋檐下,长长一道石头台阶,忽然就冷清了,一阵风就落满了冬日的尘屑。片片的报纸被风卷过来,也没有老扁担去按住捡起来。两个门卫在台阶上斜站着,晃荡着身子,四处望望,把香烟叼上,再四处望望,疑惑道:“该不是在哪里冻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