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知行合一的境界:东乡平八郎的最强接敌(第7/8页)

罗长官并没有下令开炮,确实,在和东乡平八郎决战之前,必须节省炮弹,反正已经被发现了,打这些巡逻艇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但罗长官和他所有的参谋都忘了,并不是只有炮击才能对日舰进行反侦察的,他的舰队本身就有一种十分方便的反侦察武器——无线电。

无线电大约在10年前(1895年)由西方人发明,正是为了应对日俄战争,日本决心将无线电国产化,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到欧洲学习,终于在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实现了国产化,称为三六式无线电收发报机,其传送距离为120公里。而波罗的海舰队装备的是欧洲最先进的无线电收发报机,不仅传播距离是日本的10倍(1200公里),而且只要它们发出强电波,巡逻艇的无线电就会受到干扰,从罗长官之前发出的侦听联合舰队无线电的命令来看,他其实并没有忘记无线电这回事,他和他的部将只是根本没有再进一步了解到敌我舰队无线电设备的电波强度、传播距离等等这些小事,这样的小事只有联合舰队才会去想办法了解。

信浓丸发出的密码无线电报终于抵达了三笠号电报室,“203发现敌舰!”当电报破译出来时,三笠号上电报室里所有人欢呼雀跃,203,又是203,冥冥中似乎有一种注定,他们高喊着:“海上尔灵山!”

这些电报接受员都并不知道,最先报告的是“203”,但最先发现波罗的海舰队的却只是几个普通的渔民。5月26日白天,当波罗的海舰队通过冲绳海域时,正好被冲绳宫古岛上几个出海的渔民发现,他们想起了之前下发的通知,于是这几位渔民立即回港,一路狂奔到村公所报告,但问题是村公所也没有电话,更没有无线电,大家立即选出全村5个最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乘坐一艘木板渔船,全力划向170公里以外的石垣岛。15个小时之后,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等石垣岛上发出无线电时,信浓丸的电报已经到达了三笠号上,石垣岛派出所(中文“派出所”一词起源日本)的警察告诉这5位渔民:这是国家机密,绝对不可以外传。这5位渔民回去了,自此之后他们和宫古岛全岛的人们就恪守着这个秘密,谁也没有去找官府邀赏,一直守了29年,直至1934年,一位日本记者才偶然发现了此事。

在电报室里守候的秋山真之怀着激动的心情抓起电报,他几乎一跃而起,朝三笠号的司令长官室跑去,然后撞门而入,把电报递到东乡平八郎的眼前。

“真的来了?”看到电报的东乡平八郎只平静地问了这四个字。

“真的来了!”秋山真之几乎要喊出“石像”两个字,都这时候了,他竟然连一点表情都没有。

东乡平八郎走出了司令长官室,接下来,就是命令联合舰队起航,迎战!天色已明,和连续多天的天气一样,海面一开始也是大雾弥漫,然后浓雾散去,太阳霎时跃出,海面上金光点点,看来这是一个大晴天,晴天有利于观察,战斗打响后波罗的海舰队就跑不掉,十分有利于实施“T”字战法和七段击!

但太阳出来的同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风速大约为六级(约12米/秒),强劲的大风卷起了三四米高的巨浪,连1.5万吨的三笠号都上下起伏,风大浪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炮的瞄准作战,所以正常来说这是很不利的天气条件。但是,一旁的秋山真之突然发现身旁的这位司令长官和过去有些不一样,因为他的脸上终于有了表情,看上去显得很激动和兴奋,脸上竟然因为兴奋出现了红晕,这对于平时喜怒不形于色、很少暴露内心活动的东乡平八郎来说,是极为罕见的!

东乡平八郎激动和兴奋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在过去的几个月中,联合舰队一直在海上进行严酷训练,对一支在海上经过严酷训练的舰队来说,最有利的作战天气就是晴天,但必须有一定的风浪,因为作为对手的波罗的海舰队是没有经过这样严酷的训练的,只有在稍微不利于炮击的条件下,才会更加明显地拉开两支舰队在命中率上的距离,这就像在平坦的马路上时,一位技术熟练的老司机和一位蹩脚的新司机还看不出多大的差距,但一到了崎岖的乡间小路上,就会拉开差距!

当年元朝的蒙古大军两次试图进攻日本,最终都为海上大风所阻,从此,“神风”在日本人心中有着神圣和神秘的地位,联合舰队的将士也曾在战前多次盼望决战的天气是晴朗而有“神风”,现在,这一切竟然都实现了!

果真如此,果真如此,那些“好”的方面不来的时候,它们一个都不会来,而当要到来的时候,它们全部都来了!

东乡平八郎的眼睛湿润了,他就这样站在属于他自己的旗舰上面,舰下的波涛翻滚,为了这一天,他已经等待得太久,但当它真正到来的时候,已经忘了等待的漫长,秋山真之的报告并没有让他过分激动,因为那只是一个开始,但只有在这一刻,所有的压力,所有的情绪,才彻底得到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