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俄争霸满洲,睦仁为何敢“抗俄援清”?(第5/6页)

俄国陆军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至高的荣誉,除了当年的铁木真骑兵,还从来没有一支军队能彻底击败他们,包括当年的拿破仑军。当时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进攻沙俄,一路英勇地杀入莫斯科,最后只剩下2万人互相搀扶着回来了。此后,在白种人的世界里,俄国陆军就是“恐怖”的代名词,他们享有两个光荣的称号:欧洲压路机或者欧洲宪兵。前者说的是他们的战斗力,后者说的是他们的地位。

每一个俄国士兵也享有一个光荣的外号——“虔诚的灰色牲口”。这既是挖苦他们,也是赞扬他们。俄兵牛高马大,忍耐力超强,狂暴易怒,极富攻击性,走到哪里都会出现一个毛茸茸的身影,几乎就是大力士的代名词,让人联想到“牲口”也比较正常。更令人恐怖的是,这也是一群战斗纪律比较强的人,俄军兵营中最常见的一幕,就是一群喝得醉醺醺的士兵可能在头天晚上还在为一块牛肉互相大打出手,第二天早晨一吹哨立即能排成整齐队形,勇猛地扑向敌阵。日军士兵就不用说了,体格是很不幸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非常之短小精悍,人家说一个兵能够对付你三个,不服你上啊。

这是战斗力方面。国力方面那也不用比了,俄国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大国,无论是人口、国土面积还是政府的年收入,都是日本的好几倍。自从铁木真的蒙古骑兵以来,60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黄种人的国家确实还从没有在国家战争中打败过白种人国家,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打败荷兰人,八旗军战胜哥萨克骑兵均是小规模的局部之战,日本有勇气打破这个魔咒吗?

种种战斗力、国力对比都不利于日本,然而所有这些都不是让睦仁最恐惧的地方,睦仁感到最恐惧的正是俄国本身。这是一个与甲午战争的对手大清完全不同的国家,大清奉行的是“怀柔四海”,它是比较客气的,即使日本冒犯它并且万一被打败,大清也不会真正拿日本怎么样,顶多是要求你认个错道个歉,臣服在它的脚下继续接受“封贡”。而沙俄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对土地有着出奇的占有欲望,几百年来,世界各国的疆域随着战争和统治力度不断变化,一会儿扩大,一会儿缩小,这都是正常现象,只有沙俄例外,它的疆域从来只有扩大,而没有过缩小。沙皇清人占地的政策会让战败国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一旦战败,日本很可能亡国灭种,灭掉日本这样的小国,彻底实现“黄俄罗斯梦想”,对于尼古拉二世来说,他既有这个兴趣,更有这个能力。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确实在逐步强大,他们努力抛弃“以中华为师”,脱离中华文明区,叫嚣着全盘西化式的“脱亚入欧”,在甲午战争中一举战胜了大清,大清朝廷从此认为日本是强国,有了恐日症。不过在欧洲人的眼里,那是朝廷堕落得太快,并不认为是日本有多强大,日本虽然成功“脱亚”,但并不等于他们可以成功“入欧”,从此取得可以加入白种人强国俱乐部的门票。欧洲人仍然漫不经心地叫着日本人为“黄皮猴子”,除了肤色问题,更是挖苦他们的“入欧”不过是“猴子效仿人”,离真正的强大和文明还很遥远。

但睦仁相信,他手中还有一张底牌,一张看上去不是底牌的底牌。

睦仁决定开战的底牌

1892年,就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开工后的第二年,日本人福岛安正从波兰向着俄国徒步出发了。

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打着“旅行”的旗号,搜集关于这条铁路的第一手资料和情报。所以为了打消俄国人的怀疑,他从波兰就出发了,然后从莫斯科开始,沿着规划中的铁路线,牵着一匹马向海参崴行进。在零下五十摄氏度的严冬,福岛安正冒着严寒穿越了西伯利亚茫茫的无人区。除了严寒,连续几个月见不到一个人。四周被大雪覆盖,环境似乎从未改变,日复一日的单调、孤独和寂寞能把人折磨发疯。但福岛安正战胜了它们,也战胜了途中的西伯利亚熊、西伯利亚虎等野兽猛禽,战胜了受伤和疾病。在他的手上,始终有一个笔记本,上面以几百米为间隔,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周围的地形地貌、道路分布等情报。

走了整整将近一年半,福岛安正终于抵达海参崴,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单人单骑几乎横穿欧亚两个大陆的“旅行家”。当然,他的手里也已经有了比俄国铁路工程师的勘察还要详尽的情报,他把它们交到了日本参谋本部。1893年,日本参谋本部正是根据福岛安正的情报,准确地预估了铁路将在十年后通车。

到了1902年1月,大战看起来越来越不可避免,日军需要锻炼在满洲或者俄国本土极寒天气条件下作战的能力。第八师团(弘前师团)的一支连队在最寒冷的冬日,强行登上了大雪覆盖的八甲田山,经过两日强行军,最后造成近两百人被雪埋和受冻致死。在行军道上,一具具冻僵而成的“路桩”遍布。他们并不是事先不知危险,只是不惜以献出生命来换取雪地作战的经验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