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李鸿章一生的最后一次议和(第7/11页)

大清肯定是要把各国“实际的军费开支和战争损失”赔完的,这点八国都没有意见,争论的焦点在于大清还要多赔多少?也就是说,每个国家还能从大清那里讹诈多少两银子?这个问题简直是不用想的,无论是老毛子还是日耳曼人,他们都已经做了狮子大开口、大发一笔的打算,但此时出现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国家,它就是美国。

美国人强烈反对过度赔偿,主张“根据大清的实际偿还能力来定数额,将赔款保持在一个适当的限度内”,这自然是被认作“头脑发晕的决定”。但是,美国人从未放弃为减少“庚子赔款”而努力。

在美国人的坚持下,八国先是成立了“财源调查委员会”,先调查清国的实际偿还能力。美国人根据调查,最先提出了一个数额——2.02亿两白银左右。而俄国人和德国人一看总共才2亿多两白银,还不如6年前日本人在《马关条约》中实际到手的多,坚决反对,美国只好又将数额增加到2.66亿两,还是遭到强烈反对。最后其他几国也不管什么对大清“财源”调查不调查了,确定了一个最后方案:每一位清国人,包括“东南互保”地区里的人,对八国赔款一两白银,合计为4.5亿两(按照购买力计算,当时的一两白银大致相当于如今100~150元人民币),这是由朝廷支付的赔款;另外,烧过教堂、杀死过传教士的省份还要赔给教会、传教士约3000万两白银的地方赔款。

后来有人专门做过计算,各国按照这个数字所获得的赔款,平均约7倍于他们的实际损失,比日本在《马关条约》中约5倍于实际损失又进了一步,难怪俄国人说“这是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

美国人坚决反对如此巨额勒索,他们向海牙国际仲裁法庭申请裁决。然而,此时的“海牙国际仲裁法庭”也不过是另外一个版本的八国集团,美国人孤掌难鸣,赔款数额仍然维持原议,美国减少“庚子赔款”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4.5亿两白银中,俄国人分到了1.3亿两(约占总数的29%),其次是德国(20%)、法国(15%)、英国(11%)、日本(7.7%)、美国(7.3%),八国中排在最末两位的是只出了几十个兵的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另外还有五个欧洲国家虽然没有出兵,但八国认为他们也应该获得赔款,他们是: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挪威(当时为一国),他们分得了从11.25万两至850.5万两不等的白银。

跟“马关赔款”一样,数额问题确定了,接下来就是大清如何支付的问题,这又是事关各国利益的。

德国提议将大清的海关关税提高到10%,关税提高,外国货物进入清国就要多交税,大清也就会有更多的钱来还款,俄、法随即表示同意,不过,这三国的算盘打得是很精的:他们不是大清的主要贸易国,提高关税对他们影响不大,而对大清出口很多的英、美、日就损失不小了,于是此方案在英、美、日的强烈反对下,最终没有通过。

俄国人又生一计:让大清先向各国的银行借钱还款。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呢?朝廷向八国的银行借钱,自然要有担保公司,担保公司是谁呢?八国政府,而他们也不是白担保的,既然要担保,就要有抵押,朝廷能拿什么做抵押?自然就是最稳定和最大的一笔收入——税。

于是,俄国人这一招的实质就是:大清以未来几十年的关税作为抵押,向外资银行贷款,通过这笔贷款再还掉庚子赔款,绕来绕去,等于大清又多了一道借钱的程序。

俄国人是很狡猾的,他们之所以增加一道借钱的程序,倒不是看重那些利息(再借钱肯定就会产生利息),他们看重的是对大清关税的控制权。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大清海关关税一直控制在英国人手里,就连海关总税务司都还是英国人罗伯特・赫德担任的。海关关税是清国主要的税收之一,截留了这个财源,就可能控制清国的财政,控制了清国的财政,就有可能左右大清的政局。所以多少年来,俄国一直费尽心思想在关税上插上一脚,在过去很多次条约中,俄国曾经不止一次地提出了这个方案,现在他们仍贼心不改。

而英国人也不傻,他们一直在严防死守的就是大清海关关税不能变成多国控制,这是他们的利益底线,也是他们比获得赔款更重要的长远利益,面对老毛子的损招,英国人必须顶住。

俄国的这个方案自然也是获得了与它利益相近的国家——德国和法国的支持,英国人开始使出古老的那一招——反间计。他们离间德国:只要你们在这个问题上不支持俄国,我们就不反对你们可以适当地增加赔款,并且我们还能够保证你们到手的钱财会比正常赔款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