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聂士成:最后一位传统名将之死(第8/8页)

裕禄就这样成了找不到埋葬之地的人,他大概是大清开国257年以来,为数不多的找不到葬身之地的直隶总督。

2014年初,冒着凛冽的寒风,我曾前往杨村附近多次寻找,但仍然一无所获。

我原计划用大篇幅的文章来总结裕禄在天津之战中的错误和过失,总结他骨子里的怯战、在军事部署和兵力分配上的极大失误、指挥能力的低下、平时的不作为和战时的顾此失彼,并把他作为晚清庸碌官员的代表大加抨击。然而,就在前往寻找裕禄墓地的过程中,我似乎突然明白了裕禄,明白了他当年的处境。我突然更加强烈地感觉到我讲述的不再是一个“直隶总督裕禄”的符号,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我似乎看到了在6月17日早晨接到照会时那个惊慌胆怯、看着自己的顶戴官服茫然不知所措的老人,因为顶戴并非系于他一身,而是系于他一家!无论怎么样做,慈禧到最后都是对的,朝廷到最后都是对的,而他却是一点都错不得!

我深深地相信,那个早晨无论换成是谁,包括我们自己,做出的也一定是与裕禄同样的反应,甚至会不及裕禄。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只能在历史上留下几个字,更多的人连淡淡的一笔都无法留下。其实也只有尽可能地深入某一个具体人物的具体人生,我们才能从历史中发现更多。裕禄之错,是他的错,但更是环境之错、体制之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庸碌误国的裕禄和有心无力的谭嗣同、怀才不遇的聂士成以及悲从心来的罗荣光,他们是一类人,和丁汝昌、邓世昌他们也是一类人,在一个急剧下坠的年代里,他们不幸生在其中,然后极为不幸地用自己的小悲剧,去构建了历史的大悲剧。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8月11日,就在裕禄在杨村兵败自杀后不久,有一个人在通州也步他后尘了,他就是李秉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