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义和拳是如何进北京的?(第2/5页)

与此同时,5月29日,保定的拳民围攻了在芦保铁路上工作的洋人铁路工程师,40多名洋人工程师和家属向天津方向逃窜,拳民一路追杀,这个消息传到了北京的时候,是谣传这些洋人和他们的家属已经全部遇害!

公使们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决定不顾朝廷未批准,自己调兵进京。5月31日,天津租界的洋兵开始坐火车开进北京,公使团通知总理衙门:不管你们同不同意,军队都必须进京!

总理衙门的官员再次前往公使馆,希望公使们能够收回命令,然而,所有的解释、劝说甚至哀求都是无效的。

朝廷终于知道没有办法阻止这支军队的进城了,为了照顾面子,总理衙门只好抢在军队进入北京前“批准”了公使们原来请求调兵的报告,然后提出了一个条件:能不能像上次(1898年10月)那样,规定每个国家进京的军队不超过30人?

应该说,总理衙门的这个要求是一点都不过分的。直隶的拳民确实很疯狂,但在公使们擅自调兵进京之前,他们并没有造成一个洋人的死亡(被追杀的保定洋人铁路工程师后来证实有几个人被杀,但那是在使馆区调兵之后),使馆区周边也还没有发现一个拳民,朝廷已经派出了兵勇在守卫,八国派军进入一个国家的首都本来就是非法的,如果还不做出人数上的限制,那根本就是没把大清朝廷当政府了。

然而,朝廷这个可怜愿望最后也破灭了,各国公使都完全没有理会30人的“上限”。1900年5月31日至6月3日,八国军队以护卫使馆为名,携带枪炮,分批强行开进北京。根据当时不同当事人的记录,准确的军队人数各有出入,但可以肯定的是,八国军队的总人数在450人左右,平均每队接近60人,没有一个国家遵守人数不超过30人的规定(有个别记录称日本出兵未超过30人)。

而这些国家各自出兵的秘密,我们以后就会知道。

这是史上第一批进入北京的八国联军(为了便于分辨,我们仍然称他们为“使馆卫队”),他们非法进京,又以远远超过限定人数强行进京,进驻位于皇宫附近的使馆区,皇宫位于大炮的射程之内!也就是说,尽管他们还是只有几百人,但他们可以几炮轰掉紫禁城!

形势急转直下了!按照惯例,此时慈禧并没有住在皇宫,而是(携光绪)住在她的夏季办公场所——颐和园。要是在往常,慈禧是可以舒舒服服地“消暑”的,而现在,接到“使馆卫队”进京的报告之时,正是荣禄、裕禄和聂士成三位军方巨头按照慈禧之前一举歼灭拳民的意旨,上报“三路兜截”计划,而慈禧也将要批准这个方案之时!

洋人,慈禧掌权的最大威胁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慈禧对待拳民的根本态度,现在,是时候来了解一下她对待洋人的根本态度了,因为这种态度将决定慈禧接下来的出招。

1898年12月13日,此时正是1898年的“使馆卫队”还驻扎在北京城内之时,慈禧把北京城里洋人公使的老婆都接到了她的宫里,请她们吃了一顿大餐,临走时还每人送了一个金戒指,十分客气,十分友好,简直有贿赂的嫌疑。

而到了1899年11月21日,此时正是列强“瓜分”大清达到高潮之时,连意大利这样的“欧洲二流国”也试图侵占三门湾。慈禧给军机处和各省督抚发了一道上谕。在这道上谕中,慈禧对洋人的态度十分强硬,简直就有抡起袖子跟洋人动刀的态势(“万一强敌凭凌,胁我以万不能允之事,亦惟有理直气壮,敌忾同仇……‘和’之一字,不但不可出诸口,并且不可存诸心!”)。

慈禧一会儿送礼,一会儿又要威胁动刀,其实她的内心只有一个秘密——惊恐。对洋人无比的惊恐,但这种惊恐并不只是列强的“瓜分”。

我们知道,“清日甲午战争之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高潮”(教科书语),这是事实,因为甲午战争给当时世界的震动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让人看到了大清帝国的真正无能”(1895年《纽约时报》),既然大清无能,那么大家都能像日本那样来发横财。于是,各国都来了,在大清的土地上圈钱圈地,当时的情况我们是比较清楚的:长城以北属俄国势力范围,长江流域属于英国,山东属德国,两广和云南大部分属法国,一部分属英国,日本在割走台湾岛后,又阴谋把手伸到福建。

但是,无论对于列强还是慈禧来说,他们最关心和最敏感的其实并不是在大清的土地上划分了多少势力范围和占了多少地盘,而是——权力。

统治清国百姓的是大清朝廷,谁都清楚,只要把控大清朝廷的皇权(哪怕是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实现比去划势力范围和占地更大的利益,而且是永远的利益。因为你不仅能统治地,还能统治很多的人——清国的百姓嘛,那是出了名的好统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