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旅顺失守,大清最强防御体系被轻松突破(第5/8页)

铁打的旅顺,果然名不虚传!

为了取得作战的把握,大山岩命令:全军在大连湾休整10天,然后全力进攻旅顺!

进攻旅顺的任务又落在了乃木希典的头上,他又在组建敢死队,乃木希典向大山岩报告了预备的敢死队队员名单:500人!

“少了!”大山岩说。于是增加到800。

“还少!”

那增加到1000吧。“还少!”……敢死队的人数最终增加到了1500人!

大山岩已经作好了付出重大伤亡的心理准备。

乃木希典率领的作为先头部队的敢死队出发了,他们首先进攻的是陆路上的椅子山炮台。这次乃木希典吸取了前几次战斗的经验教训,并没有一开始就强攻送死,他命士兵先把大炮抬上椅子山,形成临时炮台,与对面的清军炮台对轰!一阵猛轰后,日军的炮火终于占据了上风,清军的炮火被压制,敢死队随即发起了冲锋!清军居高临下射击,日军纷纷中弹倒地,滚落山谷,但他们冒着子弹,踏着尸体前进,再次冲锋!然而,山顶的火力还是过于猛烈,敢死队一时无法攻上山顶强夺炮台。

乃木希典命令:停止冲锋,重新部署。将大炮从正面集中对清军火力进行压制,敢死队则从两侧迂回前进!

清军虽然占据地形优势,但无法顾及日军的两面冲锋,但这并不是战势落于下风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清军一味地依靠炮台,而没有从炮台里冲出来发动反冲锋的勇气。清军是居高临下向下冲锋,端的是“一阵旋风冲下,杀敌无数”,而日军是仰攻,不利瞄准,不利射击,不利跑动,脖子那叫一个酸。

冲锋的日军离炮台越来越近了,距离已经不到百米,他们一面开枪,一面不要命地向炮台冲去。而炮台里的清军也终于冲出来了——不过他们不是冲向了日军,而是背山的方向——逃跑!日军成功地强夺了陆路上的第一座炮台——椅子山炮台。

紧接着,二龙山炮台也被日军用同样的方法强夺。

而徐邦道率领他的士兵驻守在鸡冠山炮台。

从金州撤退后,徐邦道重整了军队,主动驻防陆路上最重要的炮台之一。对于徐邦道,乃木希典已经领教了他的厉害,不敢怠慢。他命令敢死队重新集合,而后方也派出了大批量的增援部队,从四面包围,向山顶强攻!

徐邦道拔刀立于炮台上,他很清楚:他面临的又将是一场失败。无论何时何地,日军总是士气高昂,一往无前,奋不顾身,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他们一定要达到目的。当进攻受阻时,他们的援军总是会很快到来,而相反,清国的士兵,他们不知道自己在为谁而战,谁值得他们去牺牲性命,他们等待援军就像在等待一个传说一样。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英勇没有任何意义的时候,很快就会走向它的反面——懦弱、怯战。

这是两种不同的军人的处境。

失败并不可怕,大部分的失败是“成功的失败”,为成功积累经验,而有一种失败是完败,一败涂地,一败到底。

即使我无法改变失败的根源,即使无力去影响别人,我也要让敌人付出流血的代价。一死以殉朝廷,如果朝廷不值得殉,那么一死以殉道,一死以殉战,这是作为军人的选择。

“发炮!”徐邦道大声断喝,双眼喷血!

在徐邦道的鼓舞下,日军的前几次进攻被打退了,但他们从来没有退却的迹象,退回去整理整理队伍,又重新开始往上爬!从进攻金州开始,日军一直在进行这样的爬山运动,不论生死,不计后果,徐邦道又一次面临敌军数倍于己的危境,但这时候,他发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指挥作战的日军少佐进入了射程,徐邦道指挥炮手瞄准,一炮过后,少佐阵亡,被炸成两截,这是清日战争以来日军牺牲的最高军官。徐邦道觉得赚了,在日军合拢包围圈之前,徐邦道率兵突围了。

鸡冠山炮台的战斗也是日军在陆路上遇到的最强抵抗,随着鸡冠山炮台失陷,其他陆路炮台一个个沦陷了。日军立即向旅顺港口推进,去攻破海防炮台!

在海防炮台体系中,第一个拦路虎就是黄金山炮台。黄金山紧邻旅顺军港,是进入军港的门户,地势较高,站在黄金山炮台上可以俯瞰旅顺全城。由于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这里修建了整座旅顺军港最大的炮台群,1600名清军在这里扼守。

日军又在补充敢死队的人数。不过,他们将很快知道,这个行动是多余的。

因为龚照玙大人出场了。

旅顺驻军虽然都属于淮军,但由于各自负责海防和陆防,没有统一指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驻军中设有前敌营务处,负责调配各军,也就是说营务处负责人相当于统帅。前面我们知道了,领导叫龚照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