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用敌人的血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雄性激素(第2/4页)

高宗还记得当年,他亲眼看见父皇太宗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时,浑身泥土和血迹的狼狈情况,那让他心惊胆战。高宗李治之所以会动此念头,是因为在此之前,由于风疾突然恶化,视力大为减退,不得已把一切政务交到皇后手里。也就是说,他这个皇帝处于半隐退状态。

要恢复“天子”的尊严,没有比御驾亲征更有说服力的。当他将自己的决定宣布出来的时候,遭到了来自于武后及近臣的强烈反对。最后在满朝文武和武后的苦苦劝谏之下,他没能成行。

当武后陪着高宗在合璧宫享受悠闲舒适的时光时,苏定方率领的唐朝军队,几经苦战,大破高句丽军。当年太宗李世民都没有完成的功业,却在高宗皇帝这里轻松实现了。

高宗李治决定加强一下干部队伍建设,一口气提拔了十多位省部级高官,这个做法放在其他朝代也无可厚非。皇帝亲自破格提拔任用干部的例子本来就是新鲜事,像高宗李治这样完全撇开宰相,一口气提拔十几个人,更是前所未有。

在高宗提拔的这一拨人中,还是出了几个人物。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西台侍极上官仪,太子左中护郝处俊,他们后来都成为反对武后揽权的强势人物。

对于高宗一竿子插到底的做法,朝臣们也很配合,低眉、顺眼,微笑。

但有一个人却是例外,他的脸上分明写着嘲弄、不屑与高傲。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挺武派的带头大哥李义府。自从成为挺武派的急先锋后,失宠多年的李义府突然成了官场上的红人。他认为自己的时代已经到来,内心压抑多年的欲望再次蓬勃而出。

他开始充分利用这份恩宠,向部下索取贿赂。如果有人胆敢和自己叫板,或者拆自己的台,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活得不耐烦了。

从表面上,他的态度和过去没什么变化,和人见面的时候,脸上仍不忘挂着职业微笑,就好像那张笑脸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无法与皮肉剥离。可是他这种表里不一的灵肉分离,让接近他的人不寒而栗。表面的仁慈,内心的恶念,让“李猫”这个绰号实至名归。自从他任宰相后,他的“李猫”个性被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李义府是由刘洎引荐进入官场的,刘洎算是光明磊落的纯爷们儿,李义府却是阴死人不偿命的假把式。

两个不同类型的男人却成为最好的朋友,甚至一度传出绯闻,当时朝中就有人说他们是断背。李义府走的是实力派演员加偶像级歌手的路线,说起话来谦恭有礼,声音充满磁性,眉目之间隐约传情,脸上永远挂着迷死人不偿命的笑容。

他的绰号是“李猫”。猫是一种阴柔,诡秘的动物,可见此人是多么妖孽。初唐时选拔干部还是比较讲究德才兼备的,李义府文采好,相貌好,但名声极臭。这“两好一臭”让他混了多年也就混了个办公室文秘(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长孙无忌掌政之后,李义府因为受刘洎推荐入仕,而被划分为魏王李泰一党,无论哪朝哪代在官场上混,都要跟对人。

李义府是第一个提出废后事宜的人,也是第一个鲜明表态支持武氏的朝官。流氓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氓有文化。李义府是一个标准的文化流氓,有了武皇后这个靠山,更是无所顾忌。他从不掩饰,随时随地展露自己的流氓本色。

一次,他到大理寺监狱里视察工作,发现女子监狱里收了个美少妇淳于氏,他也不管人家犯的什么事,就硬要把人家从监狱里捞出来。李义府觉得这么美的人关在监狱里浪费了,不如捞出来给自己当情妇,也算是资源节约。

李义府身为宰相,富贵已极,阅人无数,淳于氏可以在他巡视监狱的瞬间就能迷住他,可以想象得到这是一个多么美艳的女人。随着地位的不断擢升,李义府在物欲、色欲,或对名誉的欲望都表现得非常强烈。

李义府吩咐大理寺丞毕正义把这件事办得漂亮一点,可毕正义办得不够漂亮,走漏了风声,闹得满城风雨。有人立刻将此事上奏,高宗也不得置之不理,命令给事中刘仁轨调查此案。按照唐代的律例,私放囚犯会有罢官乃至杀头的危险。李义府为了杀人灭口,又逼着毕正义畏罪自杀。

高宗虽然也知道李义府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但因为没有确实的证据,李义府的罪行也就不了了之了。更何况,武后目前还不愿意失去这个人。

面对这样一个人,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装聋作哑。侍御史王义方就是那个率先打破沉默的人,他要站出来弹劾李义府。我们经常在历史书里读到,你弹劾我,我弹劾你。如果因为这个,你就以为是个人就可以弹劾,那就大错特错了。弹劾不是弹棉花,它是一项技术活,弹不好,没弹到别人,把自己弹个半死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