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南下(第6/6页)

快煮熟的鸭子竟然飞了,陈邦傅火冒三丈,带着舟师去追,跟在后面的焦琏、董英等人成了替死鬼。

“逃跑帝”朱由榔只顾着逃跑,根本没有布置阻击防线的意识,群臣又是“树倒猢狲散”,梧州毫无防守,相当于拱手送人。

朱由榔有意“送出”梧州,负责进剿广西的孔有德却没空“收礼”。

一直到三个月之后,孔有德才派马骥接管梧州,次月又派麾下总兵马蛟麟镇守。也就是说,作为广西巡抚的驻节地,梧州居然“空城三月”。

这打的什么鸟仗?!

桂林、广州先后陷落,实际上挂起了永历政权覆亡的倒计时牌。两广官员显然也对这个政权基本上绝望了,没骨气的选择投降,有点骨气的选择隐居或者出家,只有极少数骨头硬的选择留在“敌占区”继续抗争。

此时,广东境内主要有三位永历官员在坚持抗清。一是广州失守后,逃往琼州府的杜永和;一是陈奇策,三水之战失败后,率舟师辗转活动于钦州沿海;一是李成栋之子李元胤,他不忍抛弃父亲“易帜”的故土,主动请缨在高州、雷州一带打游击。

陈奇策有舟师,打不赢就做“海漂”,清军拿他没办法,坚持的时间比较长。李元胤、杜永和就惨了,由于缺乏后援和周旋空间,时间一长就撑不住了。次年,杜永和向清军投降,李元胤在钦州防城被擒,押往广州被处死。

永历四年(1650)十二月,朱由榔率残破不堪的永历朝廷抵达南宁。

对于永历政权而言,广东已经没有指望了,广西南宁也因为桂林、柳州、梧州相继失守而岌岌可危。“逃跑帝”朱由榔还能往哪里跑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朱由榔已经逃无可逃,只能将目光投向西南一隅。此时,盘踞在云南的是前大西军将领孙可望。

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西南地区一直都是南明抗清斗争的“大后方”(其实也是“死角”),基本上没有进入过我们的视线。历史发展到现在,聚光灯终于照到了这一片南明最后的“王土”上。

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又将发生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