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神探苏无名(第2/2页)

警员们所遇情景与苏无名说的一样。

警员们报告说:“确实有些胡人到邙山陵园区上坟,上坟时,虽也哭了,但不甚悲哀。撤掉祭品后,他们在坟墓周围转了一圈,鬼鬼祟祟,最后相视而笑。”

苏无名道:“抓住了。”

随后,苏无名派人突袭了这伙来自西域的胡人,将其全部抓获。打开新坟,于棺材里找到太平公主丢失的珠宝。

武则天很高兴,问苏无名:“你为什么才智过人而能捉得盗贼?”

苏无名说:“我到洛阳那天,就听到陛下赐予公主的珠宝丢了。进城时,正好碰到这伙胡人用车拉着棺材送葬。凭我观察,认为这伙人很可疑,棺材里装的有可能不是死人,而是赃物,却不知道他们要将赃物藏于何处。但几十天后就是寒食节,他们一定会出城去坟墓那里。上坟时,他们哭而不哀,完全可以断定其所埋葬的不是死者。他们做样子祭奠,后相视而笑,因为他们发现埋有珠宝的坟墓没被人动过。”

武则天问:“当初你为什么叫我不要大肆张扬破案这件事呢?”

苏无名说:“假如陛下急于逼迫府县侦察,盗贼会惊慌,肯定要将珠宝取出,卷之而逃。若放松侦察,并放出风去,他们必定放松警惕,不着急转移赃物,最终利于侦破。”

武则天说:“还是你牛。”随后,赐苏无名金帛,并加了二级俸禄。

上面的案子涉及皇家珍宝被盗,事非寻常。类似的案子在晚唐康(车并)(一作康骈)所著的《剧谈录》中也记有一则,而且更严重,是皇帝平时所用的白玉枕头被盗了。说其严重,是因为这是皇帝的身边之物。此物能轻易被盗,说明盗贼入皇宫易如反掌,更意味着取皇帝之性命是很简单的事。

唐文宗常用的白玉枕乃是德宗时于阗国所献的宝物。按唐人笔记《广德神异录》的记载,当时确实有外国进贡给唐朝一件玉枕:“重明枕,长一尺二寸,高六寸,洁白类于水精,中有楼台之形,四面有十道士,持香执简,循环无已。谓之行道真人。其镂木丹青,真人之首簪帔,无不悉具。仍通莹焉。”这件放在皇帝寝殿的宝物竟被盗了!寝殿是绝对的禁区,除了皇帝的贴身宦官、得幸妃子外,他人是绝难进入的。可以设想唐文宗的惊悸程度。侦破工作迅速展开,在此之前,皇帝对负责此案的大内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说:“一个玉枕诚不足惜,但贼人出入皇宫如入无人之境,万一发生其他事变,又该如何!你们一定将贼人捕捉,否则宿卫皇宫又有什么用?”虽说唐文宗平时为权宦所制,但此时,宦官们也害怕了,纷纷谢罪。数日过后,尽管悬赏甚高,仍一无所获。

时有北军(禁军的一支)龙武将军王敬宏,与同僚夜宴。一人善奏琵琶,却忘了带乐器,此时夜深,军门已闭,大家惋惜。王敬宏手下有个十八九岁的仆人,向来为人机警,见此场面,对主人说:“若要琵琶,很快即可为将军取来!”

王敬宏说:“军门已锁,不能随意出入,你难道不知道吗?为什么要说疯话!”

小仆人呵呵一笑,随后出帐。没多长时间,他就把那人的琵琶取了回来。王敬宏大惊,因为军帐离那人放琵琶的地方来回有三十多里地!他盯着自己的这个仆人,联想到近日发生的皇宫盗窃案……

转天,王敬宏悄悄盘问了仆人:“我使用你多年,却不知道你身手如此矫捷。我听说这世间有侠客,难道你就是吗?”

仆人说:“我知道您怀疑我是皇宫盗宝案的主角,其实不是。我父母都在四川,我已出来多年,现在想回故乡。走之前,我将报答您多年的恩情,为您捉住盗窃白玉枕的人,此人当是田膨郎,行踪不定,勇力过人,最善轻功,如不能打断其腿,即使有千兵万马,亦不能将其捉拿。三日后,他可能来我们军营一带,可设计擒之。”

第三天,北军军营附近,果然有一个清瘦奇异的青年出现在王敬宏和仆人的视野里。及近后,正是田膨郎,他与几个人勾肩搭背,路过仆人面前时,被仆人出其不意地拿马球杆猛击腿部,田膨郎大叫一声倒于地上,左腿已折。看到仆人后,他长叹道:“玉枕正是我偷的,我不怕他人,只怕你。”

案子破了,文宗很高兴,亲自审问田膨郎,田膨郎说自己经常在夜间进入皇宫。皇帝很钦佩地说:“你属于侠客,非一般意义上的盗贼,我不治罪于你了。”

皇帝大赏王敬宏,至于其仆人已悄悄地回四川老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