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一个人的乌托邦(第2/3页)

后魏尚书令古弼族子元之,少养于弼,因饮酒而卒。弼怜之特甚,三日殓毕,追思,欲与再别,因命斫棺,开已却生矣。元之云:当昏醉时,忽然如梦。有人沃冷水于体,仰视,乃见一神人衣冠绛裳霓帔,仪貌甚伟,顾元之曰:“吾乃古说也,是汝远祖,适欲至和神国中,无人担囊侍从,因来取汝。”即令负一大囊,可重一钧。又与一竹杖,长丈二余,令元之乘骑随后,飞举甚速,常在半天,西南行,不知里数,山河逾远,欻然下地,已至和神国。其国无大山,高者不过数十丈,皆积碧珉。石际生青彩簵筱,异花珍果。软草香媚,好禽嘲哳。山顶皆平正如砥,清泉迸下者三二百道。原野无凡树,悉生百果及相思、石榴之辈。每果树花卉俱发,实色鲜红,映翠叶于香丛之上,纷错满树,四时不改,唯一岁一度暗换花实,更生新嫩,人不知觉。田畴尽长大瓠,瓠中实以五谷,甘香珍美,非中国稻粱可比,人得足食,不假耕种。原隰滋茂,莸秽不生,一年一度,树木枝干间悉生五色丝纩,人得随色收取,任意纴织,异锦纤罗,不假蚕杼。四时之气,常熙熙和淑,如中国二三月。无蚊、虻、蟆、蚁、虱、蜂、蝎、蛇、虺、守宫、蜈蚣、蛛蠓之虫,又无枭、鸱、鸦、鹞、鸲、鹆、蝙蝠之属,及无虎、狼、豺、豹、狐狸、蓦驳之兽,又无猫、鼠、猪、犬扰害之类。其人长短妍蚩皆等,无有嗜欲爱憎之者。人生二男二女,为邻则世世为婚姻,笄年而嫁,二十而娶。人寿一百二十,中无夭折、疾病、瘖聋、跛躄之患,百岁已下皆自记忆,百岁已外不知其寿几何。寿尽则欻然失其所在,虽亲族子孙皆忘其人,故常无忧戚。每日午时一餐,中间唯食酒浆果实耳。餐亦不知所化,不置溷所。人无私积囷仓,余粮栖亩,要者取之。无灌园鬻蔬,野菜皆足人食。十亩有一酒泉,味甘而香。国人日相携游览歌咏,陶陶然,暮夜而散,未尝昏醉。人人有俾仆,皆自然谨慎,知人所要,不烦促使。随意屋室,靡不壮丽。其国六畜唯有马,驯极而骏,不用刍秣,自食野草,不近积聚。人要乘则乘,乘讫而却放,亦无主守。其国千官皆足,而仕官不自知身之在仕,杂于下人,以无职事操断也。虽有君主,而君不自知为君,杂于千官,以无职事升贬故也。又无迅雷风雨,其风常微轻如煦,袭万物不至于摇落。其雨十日一降,降必以夜,津润条畅,不至地有淹流。一国之人,皆自相亲,有如戚属,人各相惠多与。无市易商贩之事,以不求利故也。古说既至其国,顾谓元之曰:“此和神国也。虽非神仙,风俗不恶。汝回,当为世人说之。吾既至此,回即别求人负囊,不用汝矣。”因以酒令元之饮,饮满数巡,不觉沉醉,既而复醒,身已活矣。自是元之疏逸人事,都忘宦情,游行山水,自号知和子,后竟不知其所终也。(《玄怪录》)

后面的故事是:

漫游了和神国的古元之,对红尘之事再无兴趣,而是游山玩水,给自己起了个法号“知和子”,后来大家再也没见到他,不知去了哪里;或者说,他真的去寻找那个和神国去了。关于乌托邦,在唐人的脑海里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类似于“桃花源”的类型,如晚唐卢肇所著的《逸史》记载:信州李虞与秀才杨棱游华山,至幽谷,发现一小洞,钻进去后,行了几里,又至一洞口,穿越之后,豁然开朗,川岩草树,不似人间,亦有耕种的人点缀眼前。耕者见二人后甚惊异,通报洞主。在交谈中得知,洞主叫杜子华,逃避魏晋乱世,居住于此,已数百年,而不知有隋唐。

第二种描述的则是纯粹的仙境了,如晚唐谷神子所著的《博异志》中著名的《阴隐客》一篇,主人公意外地进入到地心世界:唐中宗神龙元年,房州竹山县百姓阴隐客,在其庄园打井已有两年,深挖了一千余尺,依旧不见有水。阴隐客不放弃,叫工人继续穿凿。工人挖着挖着,忽闻地下有鸡犬之声,又凿数尺见一石穴,工人钻进去后,“初数十步无所见,但扪壁傍行,俄转有如日月之光,遂下,其穴下连一山峰,工人乃下山,正立而视,则别一天地日月世界……”也就是说,工人意外地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千岩万壑,石如碧玉,每处岩壑中,都有放射光芒的宫阙,四周有大树,树干如竹,一节一节,叶似芭蕉,花呈紫色,有五色蝶,翅大如扇,飞舞其间;更有五色鸟,身长如鹤,翱翔其上……井底异境被发现在房州竹山即现在的湖北十堰市竹山县。按故事中的描述,这个异境叫“梯仙国”,当那个工人寻路回到人间时,发现自己置身于房州北三十里孤星山顶洞中。后来,一路询问,才知道人间已是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离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已有8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