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刺唐别传(第2/2页)

裴度任宰相后,以削平山东和淮西的藩镇割据为己任。事实上,从元和九年开始,朝廷就在淮西用兵了,但四年中无法决胜于吴元济,朝廷财政渐渐吃紧。到了元和十二年(817年),朝廷中的一些大臣有罢兵的想法,而裴度力排众议,向皇帝请命,亲自督战。

唐宪宗问:“你真的能为我出征吗?”

裴度拜倒流泪道:“臣誓不与此贼共存!”

皇帝动容,任命其为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元和十二年八月三日,裴度赴淮西,进驻郾城,指挥战斗,军威亦振。当时,朝廷的每支军队都有宦官任监军,士兵进退都听监军的,将领做不了主。裴度到后,将所有的宦官都轰了回去,把权力下放到将领那里,如此一来,谁人敢不用命?所以在此后的战役里,连战连捷。冬十月十一日,在裴度的调度下,大将李愬发兵,雪夜奇袭,破蔡州而生擒吴元济。随后,朝廷又连续用兵,剿灭了盘踞山东的李师道。

宪宗之后的穆宗、敬宗时代,裴度也一直是朝廷重臣。文宗时代后,年岁已高的裴度有避祸隐晦之意。大和九年十月,他进位中书令。在唐朝,这是一个对大臣褒奖的虚职。一个月后,“甘露之变”发生,四名宰相及上千士人被宦官所杀,裴度虽上书解救了一些人,但更多的时候唯有叹息。此后裴度不再过问政事,于东都洛阳集贤里购置别墅,筑山修亭,遍植花木,取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名士终日宴饮放歌。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三月四日,一代名相与世长辞。

本故事说的是唐朝的刺杀事件。实际上,从中期开始,及至晚唐,类似的刺杀事件层出不穷。晚唐皇甫枚所著的《三水小牍》中亦有白居易的族弟、宣宗时代的宰相白敏中差点遇刺的事件记载:

晋公白敏中,宣宗朝再入相,不协比于权道,唯以公谅宰大政,四方有所请,碍于德行者,必固争不允,由是征镇忌焉。而志尚典籍,虽门施行马,庭列凫钟,而寻绎未尝倦,于永宁里第别构书斋,每退朝,独处其中,欣如也。居一日,将入斋,唯所爱卑脚犬花鹊从,既启扉,而花鹊连吠,衔公衣却行,叱去复至。既入阁,花鹊仰视,吠转急,公亦疑之,乃于匣中拔千金剑按于膝上,向空祝曰:“若有异类阴物,可出相见。吾乃丈夫,岂慑于鼠辈而相逼耶?”言讫,歘有一物自梁间坠地,乃人也。朱鬕,衣短后衣,色貌黝瘦,顿首再拜,唯曰死罪。公止之,且询其来及姓名。对曰:“李龟寿,卢龙塞人也,或有厚赂龟寿,令不利于公。龟寿感公之德,复为花鹊所惊,形不能匿。公若舍龟寿罪,愿以余生事公……”

记载中,刺客隐蔽在宰相白敏中别墅的大树上。幸好开门后,白敏中所养的名叫“花鹊”的爱犬闻到有生人气味,连续的吠叫提醒了白宰相。最后,刺客被迫跳下树来,慑于白敏中的威严,伏地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