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吃饭问题(第3/3页)

可是解池不产盐的传言就像瘟疫一般地传开了,很快京师里面也有了解池变红蚩尤重生的传言,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宛如亲见一般,真宗也感到有些为难,若是解盐不出了,朝廷的压力就越发大了,这次好歹从平西王手中讨了些银子出来,若是下次的话,就没有什么理由了!

各地来解州收购食盐的行商们都有些疯狂了,大肆收购着市面上搜能够买得到的每一粒食盐,当地的盐价已经较之以往高出了三倍都多,依然还有继续上涨的强劲势头。

“王爷,是不是该杀一杀价?”负责盐场的几位官员现下都算是直接替我打工的,聚在一起商量这次食盐停产的原因和盐价不断上涨的问题,“如果照这个势头继续涨下去,很多地方的盐价会攀升到很高的价位,人们会吃不起盐的!”

食盐是人类必须要摄入的东西,如果两天不吃盐,还没有什么感觉,如果十天不吃盐,那就要出问题的!一旦全国各地以来解盐的地方都面临天价食盐之后,必定民怨沸腾不得聊生,接下来很可能就是一场暴动,这种例子以前已经有不少了。

所以说食盐的朝廷的赋税主要来源,但也是一个必须稳定保证的生活必需品,一旦食盐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出现了问题,朝廷的稳定性必然会出现不可预料性。

几位官员长期替朝廷管理盐务,自然是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建议采用库存的食盐来平抑已经疯狂上涨的盐价。

“这样不是办法!”我摇了摇头。

像这种投机性的掠夺性采购,我在后世见的多了,现在的行商们都已经将盐价哄抬起来,肯定是不会放任盐价下跌的,即便是朝廷的库存放到市场上,也不会出现盐价下跌的情况,最都是被几十家大盐商合伙儿瓜分了,因此抛售这个建议并不实际。

就好比是一家具有独特概念的资源性上市公司,随着可开采资源的逐渐减少,股价只会越来越高,当然前提就是这种资源是被他独家所垄断的。

可惜,解州的盐池虽然产量巨大,做的却不是独门买卖!

在我完全掌控的西北,就有青盐这种东西存在。

“发财的机会到了!呵呵——”我深知这一次解州盐池危机给我带来的巨大机会。

自从李继迁被我给搞掉之后,党项人已经没有实力在西北横行,除了愿意归附的人以外,其余的有组织的部落都被驱逐到更西面的地方,因此整个青盐的生意现在都被我给垄断了,每年的产量就有几十万担,根本不发愁货源问题,唯一没有放开销售环节的理由,就是为了不影响当前的盐业销售,基本上维持这朝廷公布的价格水平。

这一次朝廷依赖为主要盐业产地的解州盐池突然不出盐了,无疑是给我的青盐生意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前来解州搜购存盐的都是些江南的行商,这些人将盐贩运到各地后,所获取的利润以十倍甚至数十倍来计算,早已经是赚得肥的流油儿了。

趁着这一次他们大肆收购食盐,借以提高盐价获取暴利大发国难财的机会,我不坑他们一下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只是从现在的形势看来,食盐收购还没有发展到最火暴的地步,我一面密切关注着市面上的现货价格,一面迅速命人回到西北,要宋迪立刻调集大量人手,将西北的青盐集中起来,随时准备运到解州来缓解盐务危机。

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我调集青盐的消息居然给走漏出去了。

敏感的盐商们立刻意识到,解州的存盐肯定不多了,否则平西王绝不会从西北调集青盐,这路上的运输就不是一个月能够完成的,也就是说,只要将市面上的食盐收购完毕,解州将无盐可出,在起码一个月之内,整个江南所能购买到的食盐,将统统集中在他们的手中。

盐价的涨势在这个消息的刺激之下,宛如火箭上天一般攀升起来。

“大人,形势越发难以控制了,眼看盐价一天数变,市面上的盐已经价比白银了!”手下的几个负责盐务的官员们都坐不住了,吩咐到我这里来讨问主意。

负责盐务的官员们无疑是天下最肥的,可是一旦盐务出现这么大的危机,他们也是最先会倒霉的,因此众人都很惴惴,不知道如何处置才不会被上司责怪下来。

“再不动用库存平抑盐价,恐怕形势会一发不可收拾的!”有人忧心忡忡的说道。

实情却也如此,眼下民间尚有存盐尚未用尽,家户们还可以支撑一段儿时间,可是若敢持续一个月的高盐价,很多人就会因为吃不起食盐而揭竿造反了!

事情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