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幻想的旋涡(第3/5页)

出征时年仅十四五岁的少年都已经长大成人,成为蒙古军的中坚。

归途中,蒙古军一边狩猎一边行军。这是一支凯旋之师,没有必要着急。

在这五年的时间里,蒙古军征服了西辽、花剌子模,越过高加索山,侵入钦察大草原,在迦勒迦河畔大败斡罗思联军,最后一直入侵到黑海北岸以及克里米亚半岛和不里阿耳。

他们战果累累,人数已近出发时的两倍。

在辎重车和骆驼鞍上,堆积着从西方各国抢来的奇珍异宝。兵器经过了改造,将士们的服饰也都西化了。

他们翻越高山,穿过沙澳,渡过大河,一直往东行进。山顶上能看见千年不化的积雪。峡谷深邃,谷底流水湍湍。士兵们稍不小心,便会丧命。他们在狭窄的峡谷间排成一队,像蚂蚁般行进。有几处道路就像锯齿一般骑啦,非常危险。

穿过狭窄的峡谷,是另外一片天空,高峰林立,如诗如画。

下了山之后,便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大草原。各种颜色的高原植物争奇斗艳。草原过后是森林,然后又是无边无际的荒漠。

经过草原的时候,蒙古的士兵们让马、骆驼以及牛羊尽情享用肥美的水草。

翻越天山山脉之后,对蒙古士兵来说就不再是异国。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的地区原本是畏兀儿和乃蛮的领地,但早已经成为蒙古的一部分。这里的山地和平原,都是蒙古士兵所熟悉的。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很多羊群,这都是草原上特有的风景,将士们终于回归了故土。

五年前从这里出发的时候,谁也没有期望自己能够活着回来。当时,名义上是要向斩杀蒙古使者的花剌子模人报仇,实际上是为了满足成吉思汗那种充满幻想的野心。也就是说,这原本是一次虚无缥缈的行军。然而,这个以天尽头为目标的军团,最终还是回归了故乡,而且带着赫赫的战果凯旋归来。正因如此,将士们越发感慨。

此时,成吉思汗担心者别和速不台的去向,几次三番派出使者。他担心一旦战线扩张到国土广袤的斡罗思,勇敢的者别和速不台很可能会陷入泥潭,无法抽身。不,或许成吉思汗担心的并不是战况,而是担心失去这两员猛将。他们远离故土,与本队失去了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成吉思汗更加担心他们的生命安危。

此时,成吉思汗才意识到,要实现自己年轻时那个走到天涯海角的梦想,需要付出很大的牺牲;同时,他也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老了。

在原乃蛮部和畏兀儿的交界处,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及其弟弟率领留守的军马前来迎接。

五年前,这二人还是幼童。此时,忽必烈已经十一岁,他的弟弟九岁,两个人都已经长成了强壮的少年。这二人都是拖雷之子,忽必烈后来成为元朝开国皇帝。

成吉思汗见到两个孙子,非常高兴,举行了盛大的宴会,犒劳将士。周围坐着他的家人以及功臣,大家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成吉思汗已经五年没有和家人团聚了。这次酒宴持续了好几天。成吉思汗看着这些一直在帮助、辅佐自己的人,意识到自己的人生该有一个结论了。

“那么,我的结论是什么呢?”成吉思汗举着酒杯,心里自问,但他自己也无法明确地回答。

西征路上,血流成河,尸骨堆积如山,其目的就是为了回到这里吗?在此之前,还有蒙古的统一战争,以及至今还没有结束的伐金之战。

现在正在回归蒙古的途中。难道回归故土就是自己的人生结论?既然最终要回归,为什么还要付出那么大的牺牲?而且,今后还要付出更大的牺牲。

大家都在,却没有术赤的身影,这让成吉思汗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术赤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牺牲的人。

为什么术赤不在这里?成吉思汗曾再三敦促术赤回草原,但是术赤却无视他的命令,留在了当地。对于成吉思汗的敦促,术赤的使者说,主人得了重病,但是成吉思汗并不相信。

对于术赤身上可能流着蔑儿乞人的血这件事,成吉思汗本来并不全信,但是现在却再次起了疑心。如果术赤反叛,将是他的一个强敌。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当中,不论从哪方面来说,术赤都是最出众者,他几乎就是年轻时的成吉思汗。

博尔术的人望、者别的武勇、拖雷的机智、速不台的沉着、木华黎的战略和广阔视野,术赤集于一身。

当成吉思汗发现自己和术赤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时候,他变得越发担心起来。或者说,成吉思汗开始对自己的儿子感到恐惧。

成吉思汗晚上举行宴会,白天狩猎,停留了几日。这是忽必烈兄弟二人的第一次狩猎。按照蒙古人的习惯,要将第一次所得猎物的肉和油涂在中指上。这表示将第一次所得的猎物供奉给长生天,以求长生天保佑以后能够获得更多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