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一夜:后党的覆灭(上)(第3/3页)

当韦后从睡梦中猝然惊醒的时候,脸上几乎还残留着一丝笑靥。

因为在梦中,她已经登上了女皇宝座,正在接受满朝文武和天下苍生的朝拜。恍惚中,那一顶金黄色的女皇冠冕似乎还在眼前闪闪发亮,那一片山呼万岁的壮阔声响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可为什么忽然之间,一切就都消失了呢?为什么此刻眼前所见,居然是御榻旁昏黄微弱而且摇曳不定的烛光?为什么此刻耳中所听,居然是寝殿外惊天动地而且纷至沓来的呐喊?

没想到梦醒时分,现实竟是如此残忍,人生竟是如此荒诞!

不过,此刻的韦后已经不敢再去细想那个遽然失落的女皇梦了,因为眼下最重要的只有一件事——逃命。

鬓发散乱,衣裳不整的韦后就这样失魂落魄地跑出了寝殿,只身逃进位于不远处的飞骑卫士营(羽林军一部)。危急关头,韦后仍然保留着一丝清醒。她还记得,当初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时,她和李显一开始也是惊慌失措,可后来有了军队保护,他们就彻底击溃了政变部队。如今,她希望自己也能像上次那样绝处逢生,反败为胜。

然而,韦后错了。

她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当她像一只惊弓之鸟一头撞进飞骑卫士营的时候,恰好遇见了一个全副武装的飞骑军官。

韦后如释重负地笑了。

之所以如释重负,是因为她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救兵。

那个军官也得意地笑了。

之所以得意,是因为在他眼中,此刻的韦后早已不是什么至尊无上的皇后,而是一个穷途末路的女人,一块送到嘴边的肥肉。

是的,一块肥肉。军官想,只要砍下她的头向临淄王李隆基邀功请赏,自己起码可以少奋斗二十年。

心念电转之间,军官快步上前,手中钢刀一挥,对面的那颗人头就飞了起来。

然后,韦后的身躯就像一具僵硬的稻草人一样,直直地仆倒在了泥土之中。

她倒下去的时候无声无息。

原来,如此权势熏天,不可一世的女人,倒下去的时候也可以如此无声无息。

韦后死了,死在距女皇宝座仅半步之遥的地方。

她没有想到,这半步竟然是一道天堑。

一道成与败的天堑,一道生与死的天堑,一道永恒与幻灭的天堑。

而韦后之所以在这道天堑前一失足成千古恨,原因只有一个——她不是武曌。

纵然她费尽心机,不择手段地坐上了武曌曾经坐过的位置,可她并没有忍辱负重,呕心沥血地付出武曌曾经付出的一切。

在发动革命,篡唐称帝之前,武曌已经花了整整三十年的光阴编织她的权力之网。直到确认这张网已经环环相扣,坚不可摧,足以经受来自各个方向各个角度的冲击和震荡时,武曌才敢堂而皇之地革掉李唐王朝的命。

而韦氏一直迷醉在武曌所创造的女主天下的神话光环之中,却不愿去了解武曌究竟用了多大的代价才支撑起这样一个举世无双的神话。

武曌之所以能貌似轻巧地革掉李唐王朝的命,是因为她自己早已成长为一个铁腕无敌的政治巨人。而韦氏在根基未稳的情况下毒死中宗李显,则无异于亲手折断了自己的政治保护伞,让自己过早地暴露在了政敌的枪口下。

武曌之所以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文武百官,是因为三十年的苦心经营已经让她化身为帝国的灵魂,使她确凿无疑地拥有了恩威刑赏的统治权柄,从而将每一个大臣的政治生命牢牢握在了手中——无论生死荣辱,无论贵贱穷通,都在武曌的股掌之间。

而韦氏呢?仓促夺权使她根本不可能拥有主宰天下的实力,也来不及对帝国的权力结构进行必要的重组,更来不及让她的势力渗透到帝国政坛的每一个角落。换言之,仅仅占据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并不意味着就能有效驾驭帝国的统治机器。举例来说,兵部侍郎崔日用正是看穿了这一点,才会毅然倒戈,把他的筹码押在了李隆基身上。因为他知道——天下人心仍在李唐而不在韦氏。

综上所述,韦氏政权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

说到底,是韦后的平庸无能,急功近利和倒行逆施,决定了她自己及其党人的可悲下场。韦后一心一意想成为武曌第二,只可惜,她既没有武曌的命,更没有武曌的智慧、能力、胆识、城府和手腕,所以,她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失败的“山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