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使者丢尽了大国颜面(第3/7页)

李纲这样做不为别的,只为给大宋争口气!

大国之大,须有尊严,况且两日来连战皆捷,不摆摆谱更待何时?大宋弯着腰做人的日子太久了!

初十日,钦宗召见金使完毕,李纲就知道了消息,急匆匆赶来,要求朝见。

钦宗干了亏心事,一听是李纲来了,头就有点儿痛。但城防司令来了,总不能拒见吧?

李纲上得堂来,开口就请求,自己要出任这次谈判的和议使。钦宗一惊,当即表示不许,说:“卿正在治兵,不可。”他任命李棁作为此次谈判的正使,郑望之、高世则为副使。为表示对大金的诚意,让他们先带去慰劳酒水果品和一万两金,作为见面礼。君臣们忙碌了一天,此时已是夕阳西下。李棁一行备齐了礼品,连晚饭也顾不得吃,就匆匆西出万胜门,奔金军大营去了。

古道。西风。瘦马。

——这情景,深深刺痛了李纲。就李棁这个在同知枢密院事职位上尸位素餐的家伙,能为大宋争来什么利益?数万将士血战两天的战果,可不要让这个窝囊废几句话就给输掉了!

等宰执们都退下去后,李纲独自留下,问钦宗为何不派自己出使。钦宗说:“卿性刚,不可以往。”

李纲心里来气,说:“敌士气方锐,吾大兵未集,所以不可以不和。然而议和的办法得当,则中国之势遂安;不然,祸患未已。宗社安危在此一举。臣之所惧,李棁柔懦而误国事。”

接着,他又向钦宗反复阐述不可割地以及不可许诺太多金帛的道理:“金人贪婪无厌,又有燕人狡狯以为之谋,所以金人在议和时,必大张声势,过分索求,以窥伺中国虚实。如朝廷不为之动,措置合宜,他自然就知难而退了。如朝廷恐惧,一切都答应,他知中国无人,就越发觊觎,我国之忧,怕是从此不了。臣以为,先定,然后能应安危之机。愿陛下思之。” ——先定,然后能应安危之机。

这话是说到了要害处。

在宋金开始对峙之后,大宋君臣的种种做态,简直不像是国家管理者,尤其不像大国之主。其患得患失、首鼠两端、见利忘义的勾当,连市井小儿都不如。主政者如此没有“定力”,国家哪里还有尊严?李纲的苦口婆心,钦宗也体会到了,他对李纲的观点颇为赞同。

李纲看看话已说到,便告退,继续去巡城。现在和谈虽然在进行,但金军仍在城外虎视眈眈。为防止意外,李纲又向钦宗提出,请派宰执分管汴京城四面城墙的防御。钦宗准许,命蔡懋安排宰执们分别提举京城四壁守御使。

这个战时的安排很有意思,一下把李纲提到了凌驾于众宰执之上的位置。四壁守御使,都要听他这个城防司令的。

李纲对议和使的担忧,不幸而被言中。以李棁为首的这个使团果然有辱使命。当天一出城,开局就不是很顺。先是吴孝民催命似地催促使团赶紧出城,但是为等待准备酒果、黄金,等了好半天。上马出发时,太阳已落;出万胜门约一二里,天色就已完全昏黑了。途中,不巧碰上金军骑兵三两人。金兵不知来人是使者,还以为是宋兵偷袭,便乱放了一通箭。使团的随从一人死,四人伤,损失惨重。

好不容易才让对方弄清了情况,使团又继续前行,至深夜一更时,才到达宗望的驻地孳生监。

宗望态度傲慢地出来接见使者,南向而坐,俨然帝王。大宋的使团团长与副团长,居然对之行臣子礼,北面再拜,膝行而前。简直是丢尽了国家的尊严!

宾主随意聊了几句,宗望所言不及和谈,只是指责大宋为何背盟、为何接受大金叛臣、为何要给张觉封官等等。说罢,甩下一句“天晚,待明日相见”,就起身走了。

当晚,宋使者在孳生监歇息。在安排住宿时,大金的接待官员、太师萧三宝奴说:“我们皇子郎君此次走到半路,就有返回之意,只是纳闷南朝为何不遣使来求和?”

他说的这话显然是宗望授意,旨在诱使宋使臣接受苛刻的条件,做出更大的让步。

郑望之答道:“朝廷已派遣给事中李邺去议和,但不知在甚处,更不得消息。”

萧三宝奴说:“李给事,我们知道是上皇遣来,但我们皇子郎君说,不知今上意旨如何?”

郑望之说:“我们主上即位才十余日,上皇已南巡,朝廷仓卒间未及遣使,而贵军人马已到城下。”

三言两语之间,金人就摸准了宋使的态度,知道来的不是什么硬货,便自去回报了。

第二天,宗望根本就不露面了,派遣了燕人王汭,向宋使传话说:“贵国京都,城破就在顷刻,我军所以敛兵不攻者,只是为贵国皇帝之故。若能存赵氏宗庙,则恩莫大焉。因此之故,若议和,贵国须拿出犒师之物: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绢、彩各一百万匹,马、驼、驴、骡之属各以万计。尊我国主为‘伯父’。凡燕云之人在汉者都要送还。此外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地,以亲王、宰相为人质,我乃退师。”说完,他出示了一份清单,将上述条件开列得清清楚楚,交给李棁,让他送达大宋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