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一开国就很烦恼(第3/4页)

此时辽兵蜂拥而至。杨业在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知道今番完了!

杨业的残部此时还有一百多人,杨业对他们说:“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但下属士卒素来爱戴老将军,都不肯离去。史载,杨业遂“再率帐下兵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杨)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战到最后,杨业为流矢所中,坠下马来,马亦被射中倒地,遂被辽军俘获。他在辽军营帐中被拘禁,叹息道:“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随后,绝食三日而死。

这一次宋之大败,即为著名的“歧沟关之败”。

赵光义在当了皇帝之后,改了个名字,叫做“赵炅”。这个炅字,是“太阳出来照四方”之意。可惜,他这颗太阳,终其一生是照不亮燕云十六州了。他欺负自家哥哥留下的孤儿寡母,抢了一个皇帝做,又想欺负大辽的孤儿寡母,却被人家狠狠扇了个大嘴巴,再不敢想什么伐辽的事了。从此,大宋对辽转入守势。

一般的王朝规律,都是开国的时候军力最强大,士气也最旺盛,一鼓作气便可打出个大国气派来。尽管往后军力越来越弱,但架子摆在那里了,一般情况下外敌动摇不了。而大宋在开国之初的统一战争中,就没打出个样子来,后来在南北格局中就只能处于劣势,看人家脸色,翻不过身来;受人家欺负,丧师失地。

这个恶梦,一直持续了三百年!

大宋开国的两位皇帝没有打服人家,人家可就要对你下手了!十八年后,也就是大宋景德元年闰九月,萧太后和儿子辽圣宗耶律绪隆统大军二十万南下,一路避实就虚,直扑定州。

这次辽军的进犯,其战略意图不是为了侵占土地,而是为了掠夺财富、炫耀武力。辽军在攻入宋境后,一边打,一边不断派出使者讲和,意在从气势上彻底压服大宋,以胜迫和。

辽军进展迅速,边警一夕数至开封,大宋朝廷上下都慌了手脚。这时候的大宋皇帝已是宋真宗赵恒,他一开始嚷嚷着要御驾亲征,率军亲往澶州(今河南濮阳)与辽军决战,可是事到临头,又两腿发软,犹豫不决。大臣廷议更是说什么的都有,连迁都的建议都提出来了。宋真宗心里发虚,问宰相寇准:“南巡何如?”多亏了寇准是个主战派,力主皇帝必须亲征,他答道:“群臣怯懦无知,今寇己迫近,四方危心。陛下惟可进尺,不可退寸!”禁军的头头、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也是个硬汉,激励真宗道:“愿陛下急往澶州,臣等效死,契丹不难破!”

——大臣都愿以死报国,皇帝还能怕死不去?宋真宗面子上过不去,只好答应亲征。

这时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辽军在击败了边境一线的宋军后,兵锋东指,企图拿下瀛州(今河北河间),但是在瀛州碰到了硬茬儿。宋知州李延渥率众坚守城池,辽军昼夜猛攻,可就是拿不下来,在攻战中死了三万余人。辽军无法,只得绕开这个钉子户南下,攻克了祁州(今河北安国)、德清军(今河南清丰)和通利军(今河南浚县)三城,一面又频频遣使请和。

到十一月,辽军已进抵黄河之北的澶州城北,打到宋都开封的鼻子底下了。幸得澶州守军拼死抵抗,设伏弩射击辽兵,辽大将萧挞凛,中弩身死,辽军损失惨重,锐气大挫。

而赵宋王朝的皇帝,在此时却露出了胆小鬼的原形。大军出发后,真宗一路胆战心惊,磨磨蹭蹭,等到了澶州,更是丑态百出。澶州是个跨黄河而建的城市,分南北二城。宋真宗到了南城,死也不肯渡过浮桥到北城,寇准力劝皇帝上前线去激励军心,高琼甚至用鞭子驱赶为皇帝抬轿的士兵,这才把真宗逼到了北城。

真宗心里七上八下,登上城楼宣慰众军。宋军看见天子来了,一片欢呼,士气大振。

此时战场的形势极有利于大宋,澶州一带已经集结了几十万宋军主力,与辽军形成对峙。而在辽军身后,绝大部分河北地区仍在宋军手中。辽军却是前景不妙——前有坚城挡道、大河阻隔,后有伺机而动的大宋河北军民,陷入了腹背受敌的态势。

这不是眼看要关门打狗了么?辽军不敢久留,只能急着通过和谈来下台阶。

而宋朝方面,在这个绝好的形势下,却放弃了奋力一击的机会,在怕死皇帝的带头下,同意议和。

宋朝的和谈使者曹利用,在临行前向宋真宗请示办法。真宗给了他一个谈判底线:最高可用百万银绢换和平。

寇准听说后,大为愤慨,他偷偷警告曹利用说:“虽有圣旨,你此行许诺不得超过三十万,否则定将斩你!”

曹利用好歹未辱使命,与大辽方面恰好谈成了三十万银绢。回到澶州行宫时,真宗正在用饭,迫不及待让内侍出来问:答应给了人家多少?曹利用觉得不方便说,便以三个指头摁在脸上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