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征讨高丽(第2/9页)

十二月二日,唐太宗下诏水陆诸军分道全面进击高丽。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十二日,唐太宗留程咬金等人留守长安,自己亲率六军从洛阳北出发,三月十九日到达定州,留太子在定州监国,令房玄龄、高士廉等人辅政。

唐太宗此次是倾巢出动,而倾巢出动的原因则为一战歼灭高丽。

三月二十四日,唐太宗率军从定州北进,向辽东进发。至此,攻打高丽的号角全面吹响……

第一百一十四节 火烧辽东城

(1)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三月底,李世绩一边大造声势,做出要从怀远镇(今辽宁辽阳西北)处渡水的态势,一边从柳城(今辽宁朝阳)出发,前往高丽。

李世绩的声东击西骗到了高丽军,他们将重兵全部放在了怀远,李世绩趁机率领唐军顺利渡过辽水,突破了高丽的辽水屏障。

辽水是高丽的第一道防线。唐军强渡辽水的消息传到高丽后,高丽全国自上而下震惊不已,不知所措中,只得闭门自守,不敢出击。

四月五日,江夏王——辽东道副大总管李道宗率千名唐军首先到达新城(今沈阳东),帐下折冲都尉曹三良则率10余骑勇士直接攻城,城中的高丽军民惊恐不安,根本不敢做任何抵抗。

新城就这么被唐军轻松拿下了,李道宗和李世绩随后各自乘胜追击,率唐军从西、北两面全面夹击,攻打盖牟城。

这依然是高丽军没有想到的。一番激战后,唐军拿下了盖牟城,俘虏高丽2万余人口,缴获粮食10余万。有了这些粮食,盖牟城也便成了唐军在高丽的一个据点。李世绩随即又率军向辽东城进发。也就在这时,营州都督张俭也已让先锋胡兵率千余人向建安城(今辽宁盖州西南)进发了,途中又歼灭高丽兵数千。

唐军此次算是初战频频告捷,让唐太宗很是高兴。就在李世绩和张俭两边同时开花时,平壤道行军总管张亮率领的水军也已经从东莱(今山东莱州)渡海,直逼卑沙城了。

卑沙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张亮先让前锋程名振率部分精兵强将悄悄抵达城下,然后让副总管王文度率领士兵冒险攻城。或许是因为险要的地势让高丽军有些轻敌,没过几日,唐军便攻入城内,俘虏高丽军民8000余人。

看着进攻这么顺利,张亮很是兴奋,又令总管丘孝忠率兵强渡鸭绿水(鸭绿江),以便撕开高丽都城平壤以北的最后一道防线。

捷报频传。攻打高丽能如此顺利,让唐太宗都有些不敢相信。

“看来,高丽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嘛!”唐太宗说,“可那隋炀帝怎么会栽在他们手里呢?”

“是陛下兵力安排得当!”长孙无忌说,“隋炀帝的作战能力,自然比不上陛下!”

长孙无忌的这个马屁拍得让唐太宗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的脑海里,瞬间就浮现出了高丽俯首称臣,大叫“天可汗”的场面……

然而,经过顺利的初战后,接下来的战争却似乎没那么顺利了。当李世绩和李道宗率4000唐军的步骑兵到达辽东城时,高丽的盖苏文已经率4万步兵援军赶到了辽东。

4万援军加上辽东守军,与唐军的4千步骑兵相比,两方兵力悬殊实在太大了。况且唐军还是别人的主场。

“将军,我们不能太过冒险,还是先退后,等援军来了再说吧!”看着黑压压的敌阵,行军总管张君乂说。

“不行!”李道宗说,“虽然他们看似气势很壮,可我倒觉得这是个机会,看似人多气壮,可有4万兵马却是远道而来的,此时难免兵困马乏,疲惫不堪。我们倒可以趁此机会进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李世绩一听,觉得李道宗说得有些道理。

“没错!一旦他们缓过劲来,我们的援军又没到达的话,我们很可能被他们包了饺子!”李世绩说完,眉头一皱,朝军中几名将领说,“你们谁愿意去迎战?”

“末将愿意!”果毅都尉马文举说。

“我们和敌方兵力可有十倍的差距,你有取胜把握吗?”李世绩问。

“有!”马文举说,“不遇劲敌,何以显壮士?”

“好!”李世绩大声说,“有胆识!胜利之后,给你记头功!”

马文举一拱手,率几千骑兵就策马冲向了敌阵。高丽军虽然没想到在如此大的兵力差距上,唐军还敢主动进攻,但在稍微一愣神后,还是反应过来,凭着人多势众,向唐军骑兵阵压来。

马文举骑在马上,左攻右突,越战越勇,杀了个天昏地暗。

杀红了眼的他,完全忘记了处境,可行军总管张群乂却清醒着,看着高丽军以乌云压顶之势扑面过来,有些怕了,一点点地往后退。

原本还和高丽军厮杀的唐军,见行军总管张君乂在后退,也就跟着后退,一时之间,唐军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马文举率领的唐军在拼杀,另一部分则是张君乂率领的唐军在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