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战擒二王(第3/27页)

李世民的谋略和“奸猾”,李渊是领教过很多次的;长子李建成的“老实敦厚”,他也看在眼里。一直以来,他都希望太子能少些敦厚,多些奸猾,无奈太子天性如此。既然欠缺奸猾,那就派一个擅长“奸猾”的,可派谁去呢?

李渊问裴寂:“朕想派个善谋者去太子府,裴爱卿觉得谁更合适?”

裴寂当即便推荐了魏征,说据他观察,魏征既“忠诚”又“善谋断”且和秦王府一直保持着距离。

“这魏征要是去了太子府,想必一定会对太子有帮助!”裴寂说。

裴寂推荐魏征去太子府,有着他的私心。他已经看出李渊对魏征的欣赏了,也看出李渊想留魏征在身边。如果魏征在李渊身边了,成了李渊的心腹,那自己呢?会不会失去李渊的宠信?

不管会不会,把魏征支远点,最符合他的利益。也就是在那种情况下,裴寂推荐了魏征。李渊虽然心有不舍,却也觉得裴寂言之有理,便让他去太子府做了洗马。只让魏征在太子府做洗马,当时有些出乎裴寂意料。

“知道朕为什么只给魏征一个太子府洗马的职位吗?”李渊问裴寂。

“臣愚笨不知!”裴寂说。

“朕是怕给魏征的职位太高,影响了太子的决断,更怕太子府和秦王府针锋相对啊!”李渊说。

李渊还是在他的皇子间,特别是太子和秦王间做平衡。派魏征去太子府,就是为了平衡秦王府和太子府的“谋”士力量。当然,还有另一层意思,他希望魏征最后是被太子李建成亲自提拔上去的,这样魏征就能更加忠诚于太子了。

李渊真是用心良苦啊!

魏征初在太子府只是一名掌管图籍的洗马官,但不久就被太子提拔为詹事主簿。魏征很尽责,时不时地会给太子一些提醒和建议。在李世民夺回太原回京后,在众人都欢呼雀跃,处于狂热中时,魏征就显得冷静多了,并从中看出了对太子的不利。

“本王已经意识到了!”太子李建成说,“可是……一直以来,开疆扩土都是二郎去。”

李建成既委屈又无奈,自唐创建,身为储君,他兢兢业业地辅助皇上,认认真真地在宫里学习如何治理国家,可结果呢?那个屡打胜仗的弟弟,秦王李世民,竟然风头完全盖过了自己。

太子李建成隐隐觉得,自己的储君位并不牢靠。

“太子殿下的军事谋略,并不在秦王之下啊!”魏征说。

不用魏征再多说什么了,李建成明白了魏征的意思,于是,几天后上朝,当李渊有了攻打洛阳之意时,李建成第一时间站了出来。他不能再让他的弟弟——秦王李世民抢他的风头了。

李渊见太子李建成第一个站出来请战,有一刹那的惊讶,但很快就明白了。这个儿子,对李渊来说,显然比李世民更容易被他看穿。他不易觉察地笑了笑,颇感欣慰,毕竟这个儿子不是笨到感觉不到周围的威胁。

李渊是想成全他的,可夺中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如果真让太子率兵出征,赢了当然好,可输了呢?不是对他更不利吗?何况,从作战能力上来看,李渊对李世民更放心,毕竟李世民作战次数比李建成多,更有经验。

李渊犹豫了,拿不准了。他沉默着,目光在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来回睨了几下后,又用眼神给了李建成一个赞许的目光,这才问裴寂:“裴爱卿,此次出征洛阳,你觉得谁更合适呢?”

裴寂从李渊的眼神中,知道李渊并非是真要问他,而是想让他为太子李建成邀功,然后再让秦王李世民出征。裴寂心里也清楚,若论出征的成功率,秦王略胜太子一筹,虽然他更希望太子成功。

“陛下,微臣以为不管是太子殿下出征还是秦王出征,都会大胜而归!”裴寂说。

既然裴寂已经提到了李世民,李渊也就把话抛给了这个儿子。

“二郎!洛阳这一战,你怎么看?”

洛阳的重要,李世民不是不知道。在李渊还没提出攻打洛阳的时候,他已经数次和秦王府的谋臣们说起此事了,可哥哥李建成第一个站了出来,像要抢功似的,让他很不舒服。他便在心里冷笑了一声,打消了主动请战的想法,

他冷眼旁观,心想,不就是我打了几场胜仗,你心里不服气吗?你以为出征很舒服?胜利很容易?你不知道一出征,不仅面临生死危险,夏天要经受太阳灼烤,冬天更要忍受寒冷侵袭吗?在宫里享福的你们,怎会知道出征的辛苦?在你和太子妃卿卿我我的时候,我和我的秦王妃长孙氏,又在干什么?在经受风吹雨淋,生死考验。

李世民越想越委屈,越想越生气。

秦王妃长孙氏跟随李世民出征很多次了,除了公元619年,李世民出征太原时,长孙氏因怀孕没有跟随外,以往每次出征,她都跟着。她要亲自照顾李世民才会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