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李渊步步为营夺长安(第18/19页)

长孙顺德还没说完便不再说了,他的话被长孙无忌的眼神叫停了。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按辈分,长孙无忌应该叫长孙顺德为叔父,可对这个有勇缺谋又鲁莽的远房叔叔,长孙无忌很是瞧不起,从来不给他好脸色。而那长孙顺德也不知为何,天不怕地不怕的,就怕远方侄子长孙无忌,特别怕长孙无忌瞪着牛眼看他,一看他,他就发虚。

长孙无忌和妹妹长孙氏虽然同父同母,但长相却完全不同,长孙氏鹅蛋脸,柳叶眉,樱桃红唇高鼻梁,像母亲高氏一样漂亮,可那长孙无忌的长相就不尽如人意了,他的长相似乎混合了父母的长相,只是搭配有些混乱,既继承着母亲的大眼高鼻,又继承了父亲的圆鼻,圆头。这让他的长相看起来有些滑稽,高兴起来,他眉飞色舞,整张脸都收了起来,五官挤成一团,严肃起来呢,整张脸又耷拉着,拉得老长。

不过,虽然长相不出众,但长孙无忌却武艺超群,头脑灵活,是个文武全才。

长孙无忌只瞟了一眼叔父,长孙顺德便灰溜溜地走了,这让刘弘基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心想,这小子就该无忌收拾。

李世民执意要亲自去会房玄龄,长孙无忌将看叔父的冷冷的眼神收回,看向李世民时,温暖了很多。

“那我陪你骑马去吧!”他说。

李世民摇头道:“不用了!这段时间你也累了,好好休息吧!我和他们去就行!这次谁也不带,也不骑马,走着去!”

既然要学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就该让房玄龄看到他的诚意。李世民说完便对颜师古和于志宁笑了笑。

“怎么样?两位先生?走着去行吗?”

颜师古和于志宁能说什么呢?堂堂大都督都不怕辛苦,走路去,难道他们还会嫌累吗?不过,身形有些胖的于志宁,在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跋涉”后,早已累得气喘吁吁,落在了他们后面。

李世民走这么一段路倒显得很轻松,那颜师古虽然也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却也能跟上李世民的速度。终于,他们来到了茅草屋前,只见木门大开。颜师古在门外叫了几声,不见回应便进了屋。

“没人!”颜师古朝屋里扫了眼后,回头对李世民说。

李世民刚要说,“那我们在外面等等吧”,却听身后一个声音道:“没人你们是谁?”

李世民回头一看,面前站着一个肩扛锄头,身穿粗衣草鞋的“农人”:一张方方正正的大脸,长眉高鼻,留有短须。

李世民惊讶于他的悄无声息。此人什么时候来到他们身后的,他竟然毫不知情。于是也便带着好奇,上下打量起“农人”来。李世民打量“农人”时,“农人”也在上下打量他,四目相对,两个人同时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这是难得的默契,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就有的默契。李世民从“农人”那不大的眼睛里,看到的是智慧;“农人”从李世民那双剑眉下,看到的是神采和坚毅。

“乡农房玄龄拜见大都督!”农人将锄头放在一边,跪地便拜。

“使不得使不得!快快起来!快快起来!”李世民急忙上前扶住房玄龄。

“乔松兄!别来无恙啊!”颜师古也认出了房玄龄。

房玄龄定睛一看,认出颜师古。

“别来无恙!别来无恙!师古兄,我们十多年没见了吧!”房玄龄说。

颜师古和房玄龄又是一番拱手问候。随后,三个人进小屋小坐,不一会儿,于志宁也一摇三拐地走了进来……

在那间小茅屋,四个人一番寒暄,越聊越投机,特别是李世民和房玄龄,两个刚刚认识的人,聊起来却如认识了很多年般,颇有些相见恨晚。

“乔松兄是怎么认出我的?”李世民问出了他一直想问的话。

房玄龄的小眼熠熠生辉,笑着说:“大都督,鄙人虽然在此隐居,却并没有不闻天下事。如今,天下豪杰四起,可除了唐公,无人能长久。唐公此次直驱长安,已是高招,而之所以能挥师长安,顺利收复三原、泾阳,又何曾不是大都督您的功劳?何况,您十六岁便在雁门用计单骑救主;十八岁时,又带轻骑将被起义军历山飞围困的父亲救了出来;十九岁,您劝父起兵,结识天下有志之识……敢问天下几人能做到这些?天下几人又不识大都督呢?”

李世民和颜师古、宇志宁同时睁大了眼睛,他们没想到,住在偏远山谷的房玄龄,竟然对世事了如指掌,对李世民和李渊的事更是有如亲临般。

“玄龄一直以来,等的就是明主啊!大都督如不嫌弃,玄龄愿跟随鞍镫!”房玄龄说着话,又要下拜,李世民又是急忙将他扶起。

“乔松兄啊!我对您可是佩服之至啊!今日前来,就是想请乔松兄出山的!只是,现在也没其他空闲职位,不知乔松兄做记室参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