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李渊步步为营夺长安(第17/19页)

两个人互看一眼,连声称好。刘弘基向柴绍丢去一个眼神,意思是,明白了吗?这才是二郎和他们喝酒聊天的真正用意,他是想在霍邑再捡几个漏网之鱼。

李世民需要结交有才之人,于志宁和颜师古一边喝酒,一边在脑海里搜寻,很快就各自说出了一个人:李靖、乔松(房玄龄)。

李靖,李世民并不陌生,早有耳闻,也早有结识之意。此人原是三原县人,身高六尺,骨骼清奇,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是个出色的将才。只是,不等李世民去结识他,当时任马邑郡丞的李靖就在李世民和父亲李渊去太原后,看出了他们的野心和异心,丢下马邑,奔去长安,想要告李渊父子图谋不轨。不过,由于隋炀帝去了江都,在他又想去江都时,又因重重原因没能去成,如今听说人还在长安。

“这个李靖,绝对是个值得重用之人!只是……看机缘吧!”李世民说。他此时还有几分担心,李靖在长安,说不定会是他们父子进攻长安的又一个可怕敌人。

“对了,那乔松又是什么人呢?”李世民问,这个人他倒耳生,没怎么听说过。

颜师古说:“此人出自书香之家,不仅博览经史,而且工书善文。据说,少时随父亲去京城时,有天他对父亲说:‘隋帝本无功德,只知诳惑百姓,不为国家长久打算,那诸子嫡庶更是不分,竞相淫侈,最终会互相诛夷倾轧。虽然现在看似国家康平,实则亡国之日指日可待。’”

“哦?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见识!不简单!”李世民的眼神亮了一下。

“此人我也听说过,深谋远虑,只可惜一直怀才不遇!”柴绍补充道,“在他18岁时,曾获封羽骑尉,不过可能其职位与才华不符,也可能因为父亲长年卧病在床,也就辞去职位,在家专伺父亲!”

“哦?”李世民越发对这位乔松感兴趣了,“有学识才华,又孝顺……还真是个难得的人才,此人贵庚?家住何处?”

“三十往上,四十不足!”颜师古想了想说,“此人应该就在泾阳,在我们要前往的这一路上!”

“那太好了!到时候我一定要去拜访拜访!”李世民说。

李世民就这么一边网罗人才,一边率大军从渭北由西向长安进发,路经三原县时,就和进自己地盘一样,那些守军个个如同专门在等李世民大军的到来,他们刚到城门,守军首领便举旗投降,双方其乐融融,就差说“就等你们来了”这句话了。

顺利拿下三原县后,经过短暂的休整,李世民便将自己的部队一分为二,一路由段志玄率领,做先锋部队,向泾阳进发。而他则和长孙无忌、柴绍、阿史那大柰则紧随其后慢行。

李世民这么做也有他的原因,经过三原县后,他知道泾阳肯定也不用多费周折,就让一部分人慢行节省体力。果不其然,泾阳比那三原县还顺利,泾阳守军在段志玄的先锋部队还未到来时,只看到大旗便城门大开,热情相迎。段志玄自然不费吹灰之力,大摇大摆地进了城。

泾阳就这么被收复了,投靠者也是络绎不绝。

随后赶到的李世民大喜过望,这哪里是在攻城?简直就是回老家吗。既然已回老家,还不好好犒劳犒劳将士们?当然,李世民在此又做短暂停留,是因为一个人——颜师古推荐的房玄龄。

李世民一路上的顺利,除了隋朝确实已经天怒人怨外,还在于他的人格魅力,而他一路上的网罗人才,更说明了他的野心和前瞻性,他知道“人和”的重要,攻心的重要,更知道如何集大家智慧为他所用的重要……

(11)

房玄龄家住何处,于志宁和颜师古在泾阳打听了很久才打听到,听说住在一个偏僻的山谷里。李世民得知后,当即叫他们带他去。三个人出了城,走过一条崎岖小路,又拐过一个山坡,这才在一处山谷停了下来。

“就是那儿!就前面那里!”颜师古指指几百米以外一间简陋茅草屋说,用衣袖擦了擦额头的汗。

颜师古有些后悔没有坚持派人将房玄龄叫到泾阳城去见李世民,让一个大都督跟自己走半个多小时去见一个“闲人”,怎么想怎么荒唐。如果那房玄龄的才学有夸大成分,无法令李世民满意呢?那自己岂不成了一个随便夸海口的人?

颜师古心里有些忐忑。

在他和于志宁费力打听到房玄龄的住处,李世民说要亲自拜见时,长孙无忌劝李世民不用那么麻烦,说派人骑马叫来房玄龄就行了,可李世民非自己亲自去不可。

“你们听说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的事吗?”李世民问。

“当然知道了,那刘备两次去见诸葛孔明,诸葛孔明都不见。”长孙顺德插嘴道,“只是……这个叫乔松的,真能和人家诸葛孔明相比吗?谁知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