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宫廷政变(第8/16页)

宇文述知道他的顾虑,又说:“这事一旦成了,该是多大功劳啊!别说保命了!就是荣华富贵也享之不尽啊!这种大恩,晋王怎会忘?定会感激不尽。这样一来,大人和大人的兄长,自然就会官运亨通,这累卵之危,瞬间就成了泰山之安了呀!”

杨约压根就没想到,他这一步的踏出,已经将他哥哥和他,以及他的侄子,甚至整个家族,全都推上了死路。本想把“累卵之危”变成“泰山之安”,没想到他们做了杨广的棋子,是棋子,总有用完被抛弃的时候。

(6)

“去危存安”,这四个字的分量太重了,诱惑太大了。只有“安”了,所有的荣华富贵才和他们有关。宇文述的一番话,很快就打动了杨约,让他忙不迭地表示,确实如此,且情况紧急,要赶快去哥哥家,和哥哥商量。

杨约没敢有任何耽误,好像太子第二天就要上位似的,急不可耐地去杨府见了杨素。

“从现在的事态来看,这晋王得天下的可能性最大。民心所向吗,支持晋王的人这么多,就是太子真上了位,我看也难以持久。如果此时我们能推他一把,让晋王坐上太子位,做了储君,他对我们,还不感恩戴德?再说了,他能让那宇文述过来给我们递话,想必也知道哥哥说话的分量,到时候做了皇帝,还不对我们言听计从?”

杨约的话让杨素有些诧异,没想到弟弟想事这么简单,他端起茶盅,慢慢喝了一口,这才说:“此事我并不是没想过,可是……”

杨素叹了口气,没说下去。

“既然想过为何……兄长还有什么顾虑?”杨约茫然道。

“这太子确实不争气,皇上皇后不喜欢什么,他偏要做什么。皇上确实也有废掉他之意,说他缺少君子之德。皇后就更不用说了,对太子现在只有厌烦。可……可你觉得,这晋王就有君子之德吗?”

杨素冷笑一声,摇了摇头。杨素是何等聪明之人,杨广能骗得了皇上、皇后,甚至很多朝臣,但却骗不了他。

“现在朝野上下,谁不称颂晋王?还没君子之德?再说了,晋王文才武略,样样精通……”杨约更不解了。

杨素打断他的话说:“他有君子之德?这晋王,可并非我们看到的这样,他不好色?当年那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他不就想占有吗?当初,高颎觉得那女人祸国殃民,是妖女,要杀了,晋王怎么说的?说高熲杀那女人,他就杀高颎……你说这样的人,会在这几年里一下子变得不好色了,谦恭了?这不是笑话吗?一切都是装的,不好色,装的;不声色犬马,也是装的,是给别人看的,是给皇上皇后看的,暗地里,他比太子还奢侈淫乱。这样的人,你还说他有君子之德?”

杨约没有杨素了解杨广,不过以前也听人说过,说那晋王杨广并非善良之辈,可谁让哥哥得罪了太子呢?

“像晋王这样的人,即便是当上皇帝,又能比太子当上皇帝好到哪儿去呢?说不定比太子还不如。这种人,我不相信我们帮了他,他能感激我们!别说给我们荣华富贵,就是留我们一条命都难。”杨素又说。

杨素的担心不无道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次,皇上想听听他对几个儿子的看法,杨素都支支吾吾,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杨约听杨素这么一说,也为难了,可一想到宇文述输给他的那些金银珠宝,一想到宇文述许诺的那些,他又有些不甘心。

“既然太子和晋王谁当皇上都一样,没多大区别,既然晋王说事成之后能保我们富贵,我们何必管他们谁有君子之德呢?”杨约竭力说服哥哥。

杨素还是不说话。

“看来,哥哥是不想管这事了?”杨约急了。

“唉!现在不管也不行了,他们已经找上我们了,如果不管,情况可能会更糟,这晋王狠着呢!”杨素说。

杨约怎会知道哥哥的心思,只顾眼前的他,非常高兴,好像马上就要加官晋爵了一样。

杨素却不像弟弟那么乐观,他一脸的忧虑。他有不好的预感,觉得即便是杨广当上太子,坐上了皇位,他也不可能有好果子吃。

姜还是老的辣,杨素的预感最终还是灵验了,他们家族遭到了灭族之灾,当然,这是后话。

(7)

宁愿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

太子杨勇和晋王杨广相比,太子杨勇就是君子,晋王杨广就是小人,毕竟太子杨勇虽不完美但却“坦荡荡”。得罪了杨勇,很可能被排斥,得不到重用,而得罪了杨广,就可能没命了。

权衡过后,杨素选择了得罪太子杨勇,帮助晋王杨广夺得储君。其实,就杨勇和杨广来说,杨素都不看好。太子杨勇没有晋王杨广的狠和心计,这是他的优点,却也是他的缺点,哪个帝王不狠呢?不狠能当上皇帝坐稳江山吗?何况,杨素得罪过太子杨勇,即使杨勇继位,他也不可能得到什么好处。而帮助晋王杨广呢,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真像杨广许诺的,获重任,得荣华富贵;另一种则是被杨广利用后抛弃,甚至被杨广杀人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