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们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第3/4页)

有同学曾经问我,儒家经典传颂的三代是不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对于这个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要看你在三代生下来是谁。如果你生下来是贵族,那就很美好;如果你生下来是奴隶,那就很不美好。

《礼运篇》

现代人听起来,会觉得这样极端缺乏社会流动的时代,真是太可怕了。但天下所有的事物,有缺点必然也有优点,否则它不可能存在。贵族时代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这是一个极其安定的时代。

如果政治和社会地位是注定的,那么你取代不了别人,自然也不必担心被别人取代。你不必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而费尽心思,因为这几乎没有意义。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每个人所要想的就是如何尽好这辈子该尽的本分,如何做好这辈子注定该扮演的角色。

在这样的社会中,如果你生为贵族,你的富贵和荣耀全部来自祖先,你的责任就是发扬祖先给你的荣耀,并且将它代代传递给子孙。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三代古典文化的核心,那就是“礼”。因为对贵族而言,一个靠血缘关系来运作的社会,就如同一个大家庭,家人之间不会讲“法”,只会讲“礼”。

这样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在中国人的心中,“法治”始终不是政治上的最高境界,政治最高的理想是“礼运”。上位者不应该用“法”来“治”天下,而是用“礼”来“运”天下。各位可以用心体会其中的差别,《礼记》的《礼运篇》就是在讲这个道理。中国古典文明的精华,就尽在一个“礼”字上头。

但随着时间的巨轮继续转动,这样辉煌灿烂的文明也迎来了它的末路。灭亡古典文明的并不是其他阶级,而是贵族自己。

随着贵族生活的日渐腐化和堕落,传统的礼教逐渐被遗忘,用古人的话来说,就叫作“礼坏乐崩”。而由于贵族之间的不断激烈内斗,中国文明也迎来了第二次的巨变。

从春秋战国开始,贵族间相互征伐,进行战争。战场上讲究的是智慧与力量,而不是血缘。没有人因为敌人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高贵血统,就甘愿在战场上跪地求饶。只要有智慧与力量,就算是平民百姓,随时都有机会取代贵族接任要职,于是“布衣卿相”的局面开始来到。

这场历经数百年变局的最后象征,就是秦末陈胜起事时所讲的那句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如果让三代的人听见这句话,他们一定会觉得惊骇不可思议。陈胜出身只是个帮人耕田的农夫,是社会的底层,当时如果连社会的底层都知道血缘不可靠了,人的地位是可以改变的,那么以血缘维系社会秩序的古典文明,自然会土崩瓦解。

秦灭亡了六国和统治它们的贵族,而古典文明所留下最后的贵族——秦,也在转眼间灭亡。以“贵族”为主体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就这样一去而不复返。

巨变的核心,其实就是文化和支撑这个文化的主体阶层的改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需要靠一个阶层来信奉它、执行它、支撑它。三代古典文化,终归一个“礼”字,而支撑它的就是这批血缘贵族。

但在血缘贵族消失之后,经过了无数的纷纷扰扰,产生了一个新的主体阶层,也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儒生士大夫”们。这批人从小读着孔子书,靠着这些学问当上官员,当官后支持社会跟政治的运作,等退休后回到乡里教化民众。他们时常到处作诗、题碑、著书,他们的流风余韵直至今日都还处处可见。

儒生士大夫这个阶层,固然有许多问题。今日也有许多中国人,往往将近代落后西方的责任归咎于他们。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着莫大的贡献,中华文明曾受到无数次外族的入侵,却始终没有像其他古文明一样灭亡,传承到了今日终不断绝,便是靠无数的儒生士大夫,在历史上艰苦卓绝地支撑着这个伟大文明于不坠。

儒生士大夫这个阶层,和他们所代表的儒家文化,也同样延续了近两千年。但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迎来了第三次巨变,一切都彻底地改变了。

鸦片战争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姑且不论我们和一百七十多年前的中国人有多么不同,但这场巨变最大的象征,便是透过废除科举、废除读经、五四运动、提出将线装书丢进茅坑里……一系列的努力,中国人终于将“儒生士大夫”这个阶层彻底铲除了。没有了这个主体阶层的支持,儒家文化也随之轰然倒地。

当然,或许有人会问,今天不也有许多人讲儒家文化吗?怎么能说儒家文化轰然倒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