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光武中兴,大汉的回光返照(第2/18页)

经过三年准备,天凤四年(公元17年),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点兵遣将,亲率勇士三千,浩浩荡荡地杀奔海曲城。经过一场激战,起义军一举攻破海曲城,活捉县宰。县里的一些官吏跪在地上向吕母连连叩头,为县宰请求饶命。吕母义正辞严地斥责道:“我的儿子犯了小罪,本不该处死,但是却被县宰所杀。杀人者应该偿命,又何必求情呢?”于是立即将县宰当众问斩,并拿他的首级到吕育坟前祭奠,然后再回到海中。

其后,吕母率部转战于崮河两岸、琅琊附近,声东击西,多次与官军激战,取得了多次胜利,给王莽制造了很大的麻烦。这时候,另一拨起义军带领几百人在泰山周边活动,为首的叫樊崇。吕母由于年纪太大,起义后没多久去世了,她手下的人于是都投奔到樊崇队伍中。

樊崇的起义军很讲纪律,规定谁杀死老百姓就要被处死,谁伤害老百姓就要受罚,实力比较接近于正规军,作战能力比绿林军要强,人数也多。

樊崇率领的赤眉军在打击王莽政府军的时候占领了泰山附近一个叫式的地方。式原是汉皇族之领地,式侯之远祖为高祖(刘邦)之子齐悼惠王。这个地位后来由哀王襄继承,其弟刘章则受封城阳。刘章六世子孙荒王之子刘宪在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被封为式侯。式侯刘宪死后,其地位由其子刘霸继承。但由于刘霸无子嗣,其弟刘萌则成为第三代式侯。刘萌有三个儿子,分别为为恭、茂和盆子。樊崇打过来的时候,刘萌已经去世,三个儿子中只有刘恭比较有文化,茂和盆子由于出生比较晚,正好赶上王莽当了皇帝因而没有受皇族待遇。占领式给樊崇的造反军注入了新鲜动力,他趁势以其大军占领了整个现在的山东省地区。

赤眉军的“赤眉”是有来历的。

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师王匡(和绿林军中的王匡是两个人)和将军廉丹率领十万大军去镇压樊崇起义军。樊崇准备跟官兵大战一场,由于农民军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大字不识一个,为了避免战斗的时候杀错人,樊崇下令,让部下都把自己的眉毛上涂成红色,作为识别的记号。这样,樊崇的起义军得了一个别名,叫“赤眉军”。

王匡大军和赤眉军打了一仗,结果打了个败仗,人也逃散了一大半。太师王匡的大腿被樊崇扎了一枪,逃了回去;将军廉丹在乱军之中被杀了。赤眉军越战越勇,最后发展到了十多万人。

绿林、赤眉两支起义大军分别打败了王莽的政府军的消息一传开,推翻王莽的起义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黄河两岸大平原上大大小小起义军有几十路。一些没落的贵族和地主也乘机起兵,其中就有刘縯和刘秀兄弟俩。

昙花一现的新朝政权

王莽称帝后,为了防止刘氏家族的复辟,下令禁止所有刘家的人做官。但王莽这个人又比较讲究,他也是受了刘家的恩惠才走到了权力的顶峰,因此觉得这样做良心上有些过不去,所以让刘氏家族的人拥有很多的土地和财富。刘家的人不能做官但是很有钱,所以当赤眉军和绿林军起义的时候,南阳郡的刘縯和刘秀兄弟也在蠢蠢欲动。

刘秀,字文叔,祖籍南阳郡蔡阳县人(今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白水村人),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刘秀自幼丧父,孤儿寡母在叔叔刘良的照顾下生活,直到他长大。年轻时的刘秀,身材高大,一表人才。他为人讲究诚信,处世谨慎,性情温和善良。

刘秀和刘縯兄弟俩一开始并没有起义的想法,确切地说,刘秀是绝对没有这个心思的。他的理想就是当一个“土豪”,将来让他的儿子能有几亩地种,也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生逢乱世,过安稳日子的打算比较不靠谱,当新朝军队主力被击溃后,刘縯与刘秀抓住机会乘势而起,竖起反旗。公元22年,刘秀随兄长在南阳起义,从此走上了一条波澜起伏的人生之路。刘秀兄弟俩虽然有皇族的身份,但实际上社会地位并不高,在当地也没有什么权力,只是家庭条件比较好。于是他们选择了加入当时名气比较大的下江、平林起义军。史书记载,刘縯集智、勇、力于一身,很快屡立战功,在庞大的起义军队伍中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刘氏一族的另一个人——刘玄也开始受到关注。刘玄也是西汉皇族后裔,祖父为苍梧太守刘利,父为刘子张,母为何氏,与刘秀是族兄关系。刘玄资质平庸,年轻时也比较讲义气,他的弟弟被别人杀害,他广宴朋友,要为弟弟报仇,并把地方治安官也请来陪酒。不料他的朋友酒醉后杀人,刘玄大仇未报,却先惹了祸。刘玄被迫从舂陵逃到平林(今湖北随县东北)。公元22年七月,平林人陈牧率千余人起义,响应绿林军,号称“平林军”。正在这里避难的刘玄参加了平林兵,担任安集掾的职务,后平林军与绿林军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