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西汉皇朝的盛极而衰(第7/12页)

在立许平君为后这件事情上,当时的霍光并没有太多深思,但是他妻子霍显却一直耿耿于怀,认为许平君只是一个狱卒家的女儿,而她的女儿霍成君却贵为千金,汉宣帝一定是跟霍家过不去才故意这样做的。想当年外孙女上官氏六岁进宫,成为汉昭帝的皇后,到汉宣帝这朝已经升级为太皇太后,而自己的女儿却被皇帝拒绝,霍显怎么也没法说服自己,于是她一直在寻找机会。

公元前71年,许皇后在生下刘奭(shì)之后再次怀孕,霍显串通皇家女医生淳于衍,趁许皇后产后身体虚弱给她下毒。于是苦尽甘来的许平君当了三年的皇后,就被阴谋夺去了生命。几年之后,汉宣帝册封许平君所生的儿子刘奭为皇太子,就是后来让王昭君去匈奴搞外交的汉元帝。霍显知道这个消息后暴跳如雷,自己家的女儿好不容易当上了皇后,却封别人的儿子为太子,就去找她的女儿,让霍成君给刘奭下毒。可是刘奭的几个贴身侍卫非常负责任,凡是皇后霍成君给的东西一律不吃,霍成君没有能得手,刘奭才保住一条小命,汉宣帝暂时把这些账都记着。

霍光去世后,霍显嫌给他的坟墓不够大,就私自扩大坟墓的规模。除此之外,霍显还大肆修造宅第,出门则乘坐华丽的舆辇,令奴婢用五彩仪仗服侍她,更过分的是霍显不甘寂寞与外人私通。霍禹、霍山等人也是广置家宅,整天花天酒地。霍云经常请病假不上朝谒见皇帝,不拜见就算了,他还派一名家奴替他上朝。霍氏家族中的女眷则可以自由出入长信宫中……此时的霍显风光无限,外孙女是太皇太后,女儿是皇后,女婿是皇帝,长乐宫这块禁地简直是她霍家的后花园。

此时,宣帝开始亲理朝政。他首先任命御史大夫魏相为给事中,调整了霍氏亲信的职位,暗中削夺了他们的实权。汉宣帝给了霍禹一个荣誉性的大司马,却收了他右将军的兵权;对于霍光女婿范明友,只让他干光禄勋,却收了他度辽将军的印信;霍光第二个女婿赵平的骑都尉的兵权也给收了。总之,凡是以前被霍家把持的军权全都交给许皇后还有他外婆史家的亲信掌握。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似乎每一位皇帝都要经历一次“鸿门宴”。眼看着大权旁落,霍家人开始有了危机感,与其让皇上灭掉自己,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他们计划利用上官太后设宴的机会,将丞相魏相、平恩侯许广汉等召来,再让范明友、邓广汉等人假借太后的旨意将他们处斩,然后废掉皇帝,立霍禹为帝。幸运的是,这个计划还没实施就被人告发了。霍山、霍云、范明友等畏罪自杀,霍显、霍禹、邓广汉等被缉拿入狱。最终,霍禹因谋反罪被腰斩,霍显及霍氏家族的其他成员也被斩首弃市。霍氏家族受到牵连被定罪的人数达千人。

霍氏家族当中,只有皇后霍成君没有被杀,而是被废黜,移居昭台宫,十几年后,又被移往云林馆,最终自杀而死。霍氏从此退出汉朝历史舞台。

汉宣帝与昭宣中兴

虽然铲除了霍氏家族的所有势力,但汉宣帝并不否定霍光对大汉朝廷所作出的贡献,称霍光“功如萧何”,并继续执行霍光在任时提出的治国路线。

汉宣帝年轻时曾外出游学,对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的生活比较了解,根据他对当时民情的了解,认为要让百姓安居乐业,最重要的是吏治的好坏。汉代的郡国介于中央与县之间,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郡国守相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郡国守相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方的安宁与否,也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所以,汉宣帝对郡守的选任十分慎重,每一年朝廷任命刺史、郡守时,都要亲自过问。

汉宣帝不仅对吏治的选拔工作很用心,对其工作质量也很在意。他要求这些新任的刺史、郡守写出任期责任状,以便以后对他们的政绩进行考核,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循名责实”。他还制定了一套官吏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并多次下诏对郡守级官吏实行五日一听事制度,不定期派使者巡行郡国,对官员的工作进行考察。根据考核结果,信赏必罚。他颁布诏令说:“有功不赏,有罪不课,虽唐虞犹不能化天下。”这套政策的实施奖励了一大批政绩突出的官员,有的公开表扬,增秩赐金,有的封爵关内侯,还有的直接升任九卿或三公。对那些不称职或有罪的官吏,则严惩不贷。

随着这些措施的推行,一大批工作认真负责的“吏治”被选拔出来,还有许多官吏是由低级郡吏察廉晋升而来。这些良吏执法公平,恩威并施,一致受到百姓的好评。

在人才选拔方面,宣帝继续推行武帝开创的举孝廉制度,大力推行德化与赏罚引导并举,教化百姓,尤其注重对百姓孝道观念的培养。“霸王道杂之”是宣帝的治国思想的简要概括,意指王道和霸道兼用,礼法并重,绝不单是柔仁好儒,反映了宣帝敢于突破陈规,博采众长,励精图治寻找治国道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