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第11/17页)

由于受到汉武帝的重用,主父偃多年前的想法全面释放,给汉武帝提意见也越来越勤快。当时,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长子单独继承的,其他庶出的子孙得不到尺寸之地。虽然文景两代采取了一定的削藩措施,但是到汉武帝初年,那些分封的诸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势力逐渐扩大,对中央集权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公元前127年正月,勤奋的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推恩令”的建议。所谓“推恩”,字面意思是“推恩足以保四海”,就是将己之所爱推及他人之意。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诸侯王的子弟。推恩令吸取了景帝时期晁错削藩令的教训,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也就是等于把王国土地纳入郡县,国家的土地扩大而诸侯国土地缩小。这表面上是皇帝的恩泽,但实际上分割了诸侯的土地和权力,让他们再也没有实力造反。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主父偃性格耿直,得到重用后开始发光发热,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时燕王刘定国撞到枪口上了。燕王这个人生活作风有问题,他与其父康王的姬妾私通,后来又夺取其弟弟的妻子为姬妾,还与三个女儿通奸。其弟无法忍受哥哥的所为,就将燕王乱伦的事告到朝廷。主父偃知道这件事情后,立即建议武帝对这种有伤风化的事情严厉惩罚。武帝正好也有修理燕王的心思,顺水推舟同意了主父偃的意见。于是燕王被诛,燕国顺势被取消。

下一个目标是齐王。齐王早年便与主父偃结下了私人恩怨。汉武帝的母亲王娡有个外孙女,到了待嫁的年龄,宦官徐甲上奏王太后:“齐国土地富饶,风俗淳朴,把您的外孙女嫁给齐王再好不过,我愿意为您操办这门亲事。”王太后一听大喜,当即派徐甲动身。主父偃为了能打入朝廷内部谋得一官半职,找到徐甲请求他捎带着把自己的女儿也送入齐国,徐甲满口答应。到了齐国,徐甲委婉地向齐王表明了自己的来意,本来好好的,结果齐王的母亲发飙了,坚决不同意。原来齐王的母亲纪氏早就把自己娘家的一位姑娘许配给了齐王,这时王太后空降来一位金枝玉叶,那不等于给自己家的姑娘找罪受。虽然不敢明面上指责王太后,但纪氏可以拿徐甲和主父偃解气,于是这个梁子就这么结下了。

主父偃抓到这个机会,对武帝说:“齐国自然资源丰富,国力强盛,理应由天子的亲生儿子担任侯王,可现在的齐王与武帝的亲属关系非常疏远,而且传闻说齐王与姐姐有通奸的事。”汉武帝大怒,妻妾成群怎么还搞出这么个幺蛾子,于是下令调查。主父偃本来是想吓唬吓唬齐王,结果齐王胆子比较小,情急之下喝毒药自杀了。主父偃一下子傻了眼。消息传到汉武帝那里了,汉武帝很生气,正好这时候“屋漏偏逢连阴雨”,曾经拒绝过主父偃的赵王很害怕,怕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主父偃打小报告,所以来了一招先发制人,上书告发主父偃收受贿赂。

汉武帝其实也不是忍不了,但是主父偃这个人平时比较固执,得到重用之后也不善于拉近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加上推恩令的执行又得罪了一些诸侯,于是大家合起伙来落井下石。主父偃一案开始审理,他这个人还是很坦诚的,老实承认自己收了诸侯的银子,但对于齐王自杀一事坚持认为自己没责任。

皇上其实也不是非杀主父偃不可,因为主父偃这个人还是挺有才华的,作为谋臣来说他很合格。这时候公孙弘来火上浇油了,上书说:“齐王自杀,由于他还太年轻连后代都没留下,封国被废除而变成郡,归入朝廷,主父偃是这事的罪魁祸首。陛下不杀主父偃,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公元前126年,汉武帝下令处死主父偃,诛其宗族。主父偃死后横尸郊野,只有门生孔车为他收尸。

迷信巫蛊,逼死太子

公元前106年,大将军卫青病逝,卫子夫也年老色衰,跟汉武帝的感情日渐淡薄,时间长了难免生出嫌隙。而太子刘据与武帝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不一致:武帝“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随他母亲,性格宽厚,“多所平反”;武帝坚持以武力征伐四夷,太子则主张用怀柔之策缓和彼此关系,等等。这些都为之后的悲剧埋下了导火索。

公元前92年,这时的汉帝国连年安定,四海升平。激情消退后的汉武帝开始悲春伤秋,想想自己十六岁即位,至今已五十年,对外征伐不止,对内苛法严刑,死在自己手下的大官小官不计其数,世界上已经没有人能让自己感到害怕,唯独“死亡”是自己无法打败的。于是,汉武帝走上了秦始皇的老路——求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