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瞒天过海(二)(第2/3页)

“您就放心吧,这宝贝东西我日日都要叫人打理着呢,谁叫这火炮既轻便又凶狠呢?倒是赶得上那海东青的狠劲了!”两人说话间,那边的火炮已经上了趟,炮兵点了火信,震耳欲聋的轰隆几声,秣陵关上就炸出了几团巨大的火花。

在私宅里头偷偷喝酒的太平间镇守秣陵关的指挥终于赶了出来,估摸着还刚刚喝的微醺,连头上的头巾都歪在了一边,两个亲兵把他扶上了城墙,还没等指挥仔细观望关下的清妖,又是一阵火炮的怒吼,城上的关楼被轰塌了一个角,大火熊熊地在城楼上燃烧了起来,灰尘和木屑迷住了指挥的眼睛,扶着指挥的一个亲兵被掉下来的钻头砸中了后脑勺,仰面躺在地上,鲜血流了一地,眼见着就不能活了,指挥吓得出了一身冷汗,酒倒是醒了一大半,但是胆子却也吓破了,挣扎着站了起来,在城关上熊熊大火的映衬下,连滚带爬逃下了关城。

几炮过后,秣陵关的城墙塌了一半,大门倒在地上,几个来不及逃跑太平军的断手断脚倒在地上,无力地呻吟着,“火候到了,德山,带上兄弟们进关,发逆一个也不留!”荣禄冷然开口发令。

“喳!兄弟们咱们进城杀逆贼!”唐德山领了一把美国制的火枪,吆喝着指挥众清军进关。

荣禄缓缓骑马进了秣陵关,先前部队已经割下了倒在关门边上的那几个太平军伤兵,鲜血流了一地,不过荣禄已经不是之前瞧见尸体喉咙发紧的京城八旗少爷了,对着杀戮已经习以为常,荣禄缓缓环视,关内一片狼藉,大街上七零八落得散着旗帜、刀枪这些东西,杏花花瓣被风吹落,有些飘到了血泊里,粉红色颤颤巍巍的杏花花瓣飘洒在暗红色的血泊之中,有些妖异的美艳,巷子深处还有些零星的枪声响起,荣禄默不作声,就坐在战马上等着扫荡关口的部下回报,胯下的大马有些不耐烦闻血腥味和火药味,还有加上了一些花香味的混合怪味,摇了摇脑袋,打了个喷嚏。

德山来报,“总兵大人,镇守秣陵关的发逆指挥被咱们抓到了,在一处宅子里头喝酒喝晕了一头栽在地上,眼下刚刚醒了,哭着求饶呢。”

“砍了。”荣禄轻描淡写地说道,一扯马缰,穿过乱糟糟的秣陵关,“这种废物有什么用?带回去也是丢人现眼,人头留着挂在外头的杏花树下,还有,把这关给我烧了。”

“喳!”

曾国藩黯然地坐在船舱之中,这一战到底还是输了,经营半年之久的芜湖大营毁于一旦,上次皇帝不计较在湖口的大败,还给了自己江西巡抚的实缺,秣马厉兵如此却是敌不过这两成!

胡林翼进了船舱,见到曾国藩如此低落,忍不住就开口劝慰道:“涤生,不必如此,今个只是大营被毁,丢了些辎重而已,咱们的子弟都好好地,老九的骑兵也都尚在,你如今是江西巡抚,这粮草银饷丢了便丢了,什么时候都能筹集回来。”

“哎,也只能如此想了,陈玉成和李秀成确实是吾等大敌,此两人不除,恐怕发逆再无平定之意。”曾国藩点了点头,“更令人惊惧的是他们两个人的岁数,润芝,那四眼狗才二十多岁!”

“正是。”胡林翼点了点头,“眼下这江北大营已破,江北一带,除了李鸿章之外,僧王在扫清河淮,听说京中传出来的信,军机的意思是让僧王或是胜保北上去山东,准备着水患之后要防着民变,就算这东北二王身死,石达开出走,可咱们的合围之势还是没成!”

“正是,这陈玉成李秀成合兵一处,在芜湖县虎视眈眈,我如今在水师上倒是僵持住了,可两人这眼下的意思还是要第三次西征,对着江西安徽乃至两湖虎视眈眈,老夫这龟缩在楼船上,也不是事儿啊。”曾国藩苦恼地说道,连说自己“龟缩”都不管不顾了,“必须要上岸一战才是。”曾国藩想到一件事,纷扰更胜,“这荣禄的火枪队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斥候去当涂打探,却是打探不到他的消息,真是可恼也。”

“曾兄勿忧,荣禄他轻车简从,出兵快捷,且二成都在此处,左近的发逆没有什么杰出的头目,自然是无所畏惧。”

“润芝你说的极是,恰好说到这个。”曾国藩有些兴奋了起来,“为兄瞧着最近几年发逆的气焰,自从江宁城中发逆内杠,死了东北二王,那洪秀全又猜忌于石达开,逼的这发逆之中威望颇高精于军事的翼王南下出走,皇上曾经下旨于我,要我招降此人,且不说石达开心高气傲,绝不可能俯首于我这手下败将,自从他率大军南下浙江,又奔赴入闽,老夫就知道,此人翻不起什么大浪,居无定所,却又没有明确目标,必然少不了消亡一途了。”曾国藩转过了话头,“不过这不是为兄要说的事儿,润芝你可发现了,这发逆军中,除了二成,似乎没什么得力的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