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凛冬将至(一)(第2/3页)

英国大使带着一抹笑意问:“那么贵国试图支持奥匈帝国帝国分裂,这个怎么讲?”

政治局成员是民朝党和国家领导人,那个“民主基金会”的事情大家都有一定了解。外长对此更是清楚,所以他率直地答道:“我国只是和一些欧洲的共产党有联系,就我们所知,欧洲共产党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这和搞分裂是两码事。”

“也就是说,如果奥地利邀请我们出兵镇压的话,贵国也不会出兵帮助那些共产党喽?”英国大使有些皮笑肉不笑地答道。

民朝外长用极为严正的态度答道:“当然!我们是不会卷入战争的。”

送走了英国大使,外长心里面觉得韦泽都督对匈牙利人未免有些过于严厉了,奥地利在能够独立消灭匈牙利共产党的时候当然不会借师助剿,不过在他们靠自己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可就未必,1848年的匈牙利革命就是奥地利人请俄国人出兵剿灭的。俄国当时靠出兵围剿,硬是闯下“欧洲宪兵”的大名。

不过这种感叹只维持了十几秒钟,就从民朝外长的脑海里消散掉。现在摆在民朝中央面前的大事是国家主席选拔制度。好久之前就有说法,韦泽都督自己不会搞帝制,更不会搞血统继承。沈心当上国家主席之后,很多人就开始相信这种说法有比较高的可信度,现在的发展证明民朝正在向一个政党领导的共和国快速发展。这才是大事。

不仅是外长,所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在为这个已经接近100%确定的方向而激动。沈心知道这个制度若是确定,他自己的命运就无可改变。所以思忖一阵,沈心索性跑去找韦泽。

“都督,您接下来是怎么安排的?”见到韦泽后,沈心率直的问道。

韦泽看着很轻松,语气也很轻松,“沈心,我今年65岁,假如我还能再活10年,我就75了。那时候你肯定还在世,这时候就有三位主席在世,即便我死了,大家也不会觉得民朝改变特别大。要是我更能活,活个15年,活到80岁去。那时候民朝就有四位主席在世,大家见得多了,心里面会更加安定。你觉得是不是这么一个道理?”

沈心思忖片刻后,忍不住苦笑道:“我可没有您这么乐观。”

“这不是我乐观,而是人们都有适应性。一件事情见多了,就会觉得天经地义理所应当。刚出来火车的时候,还有北方的农民觉得火车是怪物,为了避免怪物作祟,他们割了好多草放到铁路上祭拜呢。哈哈。”说到后来,韦泽忍不住笑起来。

沈心还是苦笑。那件事他有印象,正应为那样的事情出来之后,民朝才在民间搞了些试运行阶段请民众免费乘车的事情,亲自参观了火车乘坐了火车之后,人民群众对火车的接受度大增。虽然道理非常类似,可沈心总不好意思说,这天下可不仅仅有人民,还有各种野心家与乱臣贼子呢。

见沈心还是忧心忡忡的模样,韦泽收起笑容,正色说道:“沈心,我本以为在北美战争结束后,会出现一大波的乱象。现在看,我错了。很多困扰政府的民间问题随着耕地的扩大而解决。一个人种五亩地和一个人种两百亩地完全不同。种五亩地的民众有很大空间不鸟政府,种一百五十亩地的民众就必须和政府紧密结合。你肯定能理解问题何在。”

沈心见韦泽有考校的意思,他连忙答道:“种五亩地,小农经济的成份高。种一百五十亩地,如果不能以生产资料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一定会赔的很惨。用生产资料的角度看问题,就必须和政府进行非常有效的沟通才行。”

韦泽对沈心的看法很满意,他正色答道:“趁现在的社会压力不大,赶紧把制度问题理顺。现在遇到的问题还算是单纯,若是社会矛盾起来的话,任何一个小问题就会把非常多的矛盾给纠缠到一起。那时候的难度就不是当下可想的。沈心,你是国家主席,对这个国家有义务。在这些时候,承担起来。”

被韦泽这么一讲,沈心只能苦笑。他当然知道自己面对何种困难,并非沈心对国家没有尽忠的意思,以前韦泽都督可是为难道甚至考虑过让儿子祁睿接班的可能,沈心还记得韦泽那时候的为难。那时候沈心有为国尽忠不顾自身的觉悟。可韦泽没几年就变得这么乐观,沈心觉得里面对这样的落差无法接受。

“都督,我会尽力。不过您说的制度化,有没有一个大概想法?”沈心问。

“我想,能不能进行隔界选拔。你们这一届的同志不是选拔下一届,而是对下下一届的同志们进行选拔。从优秀的年轻同志中间找出一定数量优秀人才出来。把他们选入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未来十年中,他们的工作表现能否得到中央的认同,靠的是他们的实力。总的来说,我们党内民主制度不能被破坏。在这种大事上,只要不让大家有立竿见影的切身利益,我相信同志们还是会尽量做出负责任的决定。”韦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