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发酵(一)(第2/4页)

山西国土局局长孙明理秉承了国土局的一贯传承,在实力派大佬司马平和他的一众部下眼中就是这么一个可恶的角色。有土斯有财,所有财富的基础都是土地与海洋。国土局的决定了财富的根本,又不属于省里的部众,经济问题上绕不过国土局。孙明理发炮之后,司马平就敏锐的感受到事情根本没有结束,而是继续进行。

“警察局的单位批地,你为啥抓住不放?”司马平挑了一个问题来说。

孙明理到山西上任快十年了,斗争经验十分丰富。司马平随便一个动作,他大概就能明白里头的弯弯绕。讲警察局不过是拉拢同伴的普通手段。若是孙明理不顾一切的要求“贯彻政策”,那就等于先得罪了警察系统。除非警察系统已经站到了司马平那边,否则警察和背后的公检法系统就没有理由去支持有损他们利益的行动。

“现在城市规划已经基本确定,各个小区的规模确定下来了。难道让警察同志住在一个集中的小区里面,在城西上班,却要住在城东么?别的单位我们暂且管不了,可城市规划之后,这些居住区本来就要分散。如果能在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内回到家里,这才是符合大家的生活习惯的方式。”孙明理说得从容,这些年的斗争也的确提升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单纯的照本宣科解决不了问题,想解决问题就得真的去研究问题的本质。这种研究,这种提升,就需要真正下功夫,并且要和其他单位有很好的合作与研讨。

“我的想法是这样,在临近警察局的小区里面建立公共住房,我不建议买,而是建议租的方式。让警察局的同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整。毕竟现在人员调动比较多,不能工作调动之后就再买一套房子吧。”孙明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见孙明理居然接招了,司马平心中暗喜。政务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千头万绪,变化又这么快,想做到让大家都满意非常困难。国土局之所以能搞到人嫌狗不待见,就是因为国土局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以否定者的身份出现的,不管前面到底费了多少功夫讨论,国土局一句话就能把前面的辛苦全面抹煞。谁都不会喜欢这等人。

“这么说的话,公安系统就不能买房了么?大家已经买下的房子怎么办?”司马平作为质疑者的时候水平不低,挑毛病谁不会呢。“而且光注意在公安系统工作的同志也不是个办法,他们的配偶很多不在公安系统工作,考虑公安系统的上班需求,他们的配偶上班就不需要考虑了么?”

“我看到的规划里面,要把公安系统的住宅区建成一个大的住宅区,作为公安大院公安社区的方式。这个方式等于是把所有人都集中在市中心。市中心哪里有那么多的土地。然后就开始占道。人越多,对道路的要求就越宽。现在的设计是人越多,道路越窄。交通部门的同志也在这里,这么搞下去不就明着要让堵路。咱们交通部门来说说,是不是这么一个道理!”既然司马平拉公安系统,孙明理就先让交通部门在基本道理上表个态。

交通厅的厅长相对中立一些,听孙明理这么一讲,他的脸色就不那么好看,所有交通部心中的典范就是南京城。700万人口的巨大城市维持了一个还算能勉强不拥堵的交通水平,对于任何交通部门来说都是必须去学习的对象。南京城在几个中心地区就对道路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人流量与道路通行能力要求很严。除了路宽之外还有高架桥,高架桥还要有交通分流的计算。民朝大学数学系就业形势喜人,就是因为韦泽都督对此有要求。反正山西交通厅的同志到了南京学习的时候,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让他们犹如看天书般的痛苦。即便是数学模型看不懂,道路越宽,通行速度越高,这也是起码的道理。对于孙明理的点将,属于司马平一系的交通厅不愿意出来说话。

基本的道理大家都清楚,交通厅厅长的选择是不出来说话,司马平也不想逼着交通厅出来说话。官场这种地方比较的是实力,承担的是责任。在没有下面沟通之前,就逼着交通厅出来承担责任,这也不现实。更不用说就在前一段,韦秀山一派刚发动起攻势,让司马平居于某种劣势。而且司马平还得罪了中央,至少是大家觉得司马平得罪了韦泽都督,除了铁杆之外,司马平的派系里面的心境也稍微受到了不少影响。

孙明理本人也不在乎交通厅有没有出来支持,他继续说了下去,“这些房子到底是卖给公安的同志,还是以出租的方式提供给公安的同志,我认为可以用出租的方式。如果这些同志愿意照顾家属,他们完全可以租距离家里近的房子,而不是非得按片划分。都放到市中心,看着距离哪里都近,其实不是如此。想什么都顾及到,那就什么都顾及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