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奏对(第2/3页)

“臣明白,臣自当尽心效力,为太后及陛下尽忠。”

“尽忠就好,尽忠就好。”隆玉说到这,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另一边的瑾妃,她的口笨舌拙,词不能及意,只好乞援于瑾妃。

瑾妃忙接过话来“赵冠侯,还记得在榆林堡的时候,老佛爷赐婚,我和荣寿大长公主,帮着你的新娘子拾掇。咱大金国立国以来,能享受到这份光彩的女人,怕是你家那两个是头份了,前既无古人,后也不会有来者。而你备办酒席,接待两宫的功劳,我也都记得。当时要不是有你的豆粥点心,怕是也就没了后来的和议。你年纪轻,行事毛躁,很多地方做的欠考虑,被人参劾,也该自己检点一下。比如那个玉山,你是他的上宪,他有什么不对,你直接写本参他就好,难道送到京里,太后还会驳你的本么?以抚劾藩,本就是你的正办,朝廷自有王法办他。自己动武,这成什么体统?又自作主张的跑到松江去,这论罪是可以杀头的,今后可不许再这么胡来。”

“臣遵旨。”

“你自己心里有个数就好,眼下各地督抚里,就数你年纪轻,又有庆叔的关系,是自己人。当初老佛爷快宾天的时候,两次托孤,你都在场,你的身份,与普通的疆臣可是不同的。将来立宪之后,你做个总办大臣,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虽然咱们大金异姓不王,可是一等侯爵,也不比王差到哪去。好好的做,朝廷不会亏待你。”

隆玉这时,却又嫌瑾妃话多,抢了自己风头。将来虎将归附,到底是为她效劳还是为自己分忧?连忙道:

“赵冠侯,太妃说的,就是我的意思,明白了么?别害怕,以后有人欺负你,你就到我这里告状,我给你做主,不许由着自己的性子胡闹。这回的事,就都过去了,咱们都把它忘了就好。我今天叫你来,是问你这会操奏折的事,庆叔说,是你写的。”

“正是。”

“奏折写的不错,别看没念过书,可是文字写的很好,我都能看的明白。这会操是个好主意,但是有一节你也要想到,它得要银子啊……松江那事不说,道胜也倒闭了,朝廷银根紧张,数镇大兵会操,这得要多少钱。”

赵冠侯立即回奏“太后,臣以为,这部分钱是不能省的。兵事关乎社稷安稳,在这上面省银子,就等于给反贼留空子。不管怎么说,秋操总比兵费省钱。至于具体银两筹措,泽公管度支部,想必有办法。按臣看来,银子不但不该省,还该好好的花一花,既让洋人看看我们的兵威,免得生出轻贱之心,也是太后与太妃两位的威风体面。”

“威风体面?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之前我新军阅兵时,亲贵观操之外,老佛爷也常去观操,三军将弁得知慈圣观操,人人都卯足了力气,拿出周身的解数,士气也很足。臣想,如今虽然老佛爷宾天,但是规矩不可废,太后与太妃仍应观操,激励士卒。太后威仪关乎国家体面,必须要准备仪仗器物,银子是不能节省的。”

“我……我们姐妹去观操?这行不行啊?”隆玉的声音变得颤抖起来,听的出,她的情绪变的非常激动。对于军事,她没什么兴趣。但是她知道,要想夺权,必要有兵。

自己要想实现设帘的目的,必然要掌握住军心。北府弟兄掌握军咨府,实际就是为了控制六镇新军。可若是自己视察观操,像老佛爷一样,把这些官军的心掌握住,六镇虎狼,尽为自己所用,北府弟兄又何足为论?

她原本召见赵冠侯,只是希望掌握一个懂军事的督抚大员,以抗衡北府势力。可听到赵冠侯这个建议后,就不由转起无数念头。乃至对于朝局,都有了很大希望。于赵冠侯的看法,也有变更。京城之内,内外隔绝,可是观操之时,乃是在外,这中间可就有不少变通之处。

“回太后的话,这当然可以。以孝钦显太后为先例,如何不能?臣以为,此次两宫若能前往永平,亲观会操,我六镇将弁必大受激励,各国见我军之兵威,必不敢生轻慢之心,区区乱党,更是不在话下。”

“好!说的好!”隆玉赞道:“庆叔,你真的是找了个很好的女婿。他的才干,当一个巡抚,倒是屈材了。”

“谢太后的夸奖,他年纪轻,想事不周全,还得在地方上磨砺些年,做地方官,倒是正合适。”

隆玉道:“赵冠侯,我跟你交个底,朝里参你的人很多,不光是大臣,也不只是旗人,有些参你的人分量很重,连庆叔怕是都保不下你。但是有我们姐妹在,你就只管放心,没人能动你。你的官职和你的岁数,是有些不般配,只好先委屈些年,等到你年纪一到,自有恩典赏赐。可是这回,你立了大功,我也不能不赏。七爷保举你做陆军部的帮办,这个保举就很好,你对军务熟悉,练新军定有奇功。可是山东也离不了你,这就让我有些为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