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名利兼收(第2/3页)

“这确实是可以,可是,您容奴才多嘴。现在的葛明党已经闹到了京里,连摄政王都差点挨了炸蛋,这个时候换山东巡抚,就好比是自己断了自己一条膀子。第五镇是冠帅的子弟兵,如果因为这事哗变,咱们手上,怕是拿不出钱来平叛发饷。”

一提到银子,隆玉就没办法,她恨恨道:“都是北府那几个奴才,把银子都挪去吃利息,这下好,血本无归!我们难道就不能动赵冠侯了?”

“依奴才看,此人能为孝钦所用,就能为您所用。此时责之以严,不如待之以宽,以恩义相结,其必以生死相托。与其苦苦相逼,不如怀柔,若是他知恩图报,说不定不用咱们说话,他自己就会想办法报效。再说,只要有地,就有钱,若是葛明党把世道闹的大坏,咱们想要钱,也万难办到。总是要个太平盛世,才好筹饷。到时候说不定啊,咱还能把圆明园给重修起来。”

隆玉一喜,这话说的倒是对她心思,她一向自认才具不差慈喜几分。慈喜能驾驭之人,自己也一样能摆布的顺手,回想一下慈喜的手段,点头道:

“你说的很对,这样,从宫里拿几样东西,去赏给老庆。让他给他女婿发个电报,就说过去的事,就都过去了,松江的事抓紧着办,办完了好回山东办差。另外,他一个人孤掌难鸣,朝廷也要简派大臣,到松江做帮办。”

接到庆王的电报,毓卿哼了一声“最后还是朝廷低头了,阿玛就不该管这闲事,让他们自己着急去。有事有人,无事无人,活该着着急。”

赵冠侯笑道:“岳父也是没办法,内阁总办大臣,他不说这个话,也是交代不下去。至于老人家心里怎么想,就只有自己清楚,现在京里的局势,岳父这个总办大臣实际管不了什么事,他老人家的气也未必顺,这封电报发的,也是心不甘,情不愿。”

“简派大员协办,不就是掣肘?”翠玉的见事也很明白,以手托腮盘算着“他们不知道要派谁来。按着现在京里的行事作风,来的非亲即贵,怕也是不好伺候。”

毓卿冷笑一声“要是宗室就好办了,我来对付,说好的可以,敢掣肘我翻脸就开骂。不管怎么说,我也是老佛爷亲口封的十公主,来的人不是小辈就是平辈,我谁也不怕。”

她因为父亲是庆王,在宗室里比辈分不吃亏,骂人的底气是很足的。赵冠侯却笑道:

“我看倒是不用你骂人了,有阿尔比昂、扬基几国领事对付着,不管来的是谁,也没有办法。其实这帮办大臣,也未必愿意来,几百万两的巨款呢,固然经手三分肥,但是一旦有什么纰漏,也是一身毛病,聪明的能躲就躲,笨的来多少也好对付。别提他们了,左右是兵来将挡,你们陪我去绣庄,谈收购的事吧。”

毓卿摇头道:“不去。我们啊,人老珠黄不值钱了,现在是人家荷姨娘吃香,几百万银子开银行,说开就开。我们这就成了没人要的,绣庄还是你们去谈,我们不去碍眼……”

她话音未落,却不防被赵冠侯一把抱起来,在地上连转几圈“昨天晚上是没教训够你,今天还得吃教训。翠玉,你也跑不了,你们两个啊,联起手来气我,我挨个的教训。”

三人笑闹一阵,才整理着衣服出门,翠玉问道:“荷姨太呢?她这个松江太太醋性大,万一真的吃味,你还得哄她。”

“她跟二嫂还有简森,去和航运公司的人签合同立字据去了,咱们到绣庄谈好生意,接着还要去看两个首饰楼,还有一个古玩铺,今天可是要辛苦你们。”

松江的救市计划,已经开始走上轨道,由于大钱庄的倒闭,许多相关的行业都受了连累,因为吃倒帐而濒临破产。这时能拿到一笔现金离开,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

绣庄、古玩铺、银楼,这些行当原本经营的好时,想要收购,对方也不会卖。可是资金链突然断裂,存款荡然无存,老板急等着这笔钱救命,原本不会出售的祖业,这时也只好含泪甩卖。

对比而言,把家产卖给洋鬼子,总不如卖给国人来的放心。加上沈保升的一干弟子门徒,成群结队,上门做思想工作,这生意想不卖很难,要卖给其他人也不容易。

松江的顾绣源自宫廷,毓卿本就是王公贵胄对这些东西最是精通,绣品成色,绣工优劣,说的头头是道,让绣庄老板额头冷汗直流,货品的价格中,原本有几成虚高,结果全都被砍了下去。

翠玉不但长于交际,也对珠宝首饰等物很是精通,几家铺子转下来,前后砍去的浮价超过八千两,赵冠侯拉着两人,指着银楼道:“这家银楼就改叫翠记,上一家改叫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