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铁肩担道义(第2/3页)

“这好办,我这就坐火车到南京,请两江总督发一道公事下来,银子一出山东,沿途保证有官军派水军保护,不让银两出毛病。手续上,还是以官府名义拆借,即使下官被革职,新任官员,也得认这个帐,从松江的海关关税里,筹款归还,绝对不会吃倒帐。”

“有此两项,事先成了一半。另一半,就是我们救谁的问题。松江这么多钱庄,我们都救,肯定是救不过来的。说的难听一点,怎么也要有一批人死掉,现在就是一碗米救十个人,都想救就都要饿死。存着先饿死几个的心,最后还能剩几个活人。至于救谁不救谁,我对于本地的情形不太熟,不好拿主意。蔡道你来定个名单给我,咱们共同会商,看看这款该不该放给他。咱们的原则,就是一个,能还款的,才能借款。若是注定要吃倒帐的,就只好由他去死,毕竟动用的是我山东百姓的民脂民膏,不能随便乱放,拿着百姓的钱祸害。”

蔡煌此时,哪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好一一点头,然后告辞而出,准备到南京去讨公事。救市之事,赵冠侯是正办,商会会长周宝儒,蔡煌,乃至义善源、源丰润两家钱业的龙头,都不能免,必要有一番磋商,拿出可靠的方略之后,才好作为。

毓卿道:“这朝廷如此糊涂,我看你就不该帮他们这个忙,就让松江的市面乱下去,到时候看看谁着急。度支部的公款,据说就在股市里赚钱,这回被套了个结实,我看他们拿什么再跟山东叫板。”

“不独度支部的公款,如果我们账目清理没错的话,陆军部的兵费,乃至于内廷的内帑,都有在松江生利的影子。他们不一定直接参与炒股,但是也都存在钱庄里生利息,这下就都要遭殃。短时间内,朝廷已经失去调兵遣将的能力,对于葛明党来说,倒是个空前的好消息了。”

“也未见得,葛明党的钱,说不定也在这里,大家搞不好,是一样吃亏的。”翠玉在旁说了一句,将赵冠侯逗的大笑。姜凤芝对于这等事天赋全无,自觉有力使不上,空自着急。邹秀荣却一拉她“妹子,倒是有件事,你能帮上忙。你能张罗事,又有善心,帮我办粥场吧。”

“粥场?”

“是啊,买卖人家吃了倒帐,赔了股票,破产的很多。给他们当伙计、做工人的,不是更惨?工资克扣,没处去讨要,又失去了工作的机会,连吃饭的门路都没了。我想,在松江办一个粥场,给这些吃不上饭的人舍饭,至少让饿死的人,可以少一些。”

赵冠侯点头道:“二嫂这个主意好,凤芝,你喜欢张罗事,这事正好你来帮着办。银子方面我来想办法,米粮方面,我去找洋人谈。”

他手上控制着大笔资金,但是麦边都存在洋人银行里,怎么提出来,还得洗成来路清楚明白的,这里面颇要费一番手脚。这次当总办大臣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立一个钱庄,把这些钱经过钱庄全部洗白,就能当成山东的资金使用。

像开粥场这种事,既能在松江华界博个好名声,更能帮自己把钱漂白,何乐不为。善款一项,最难追踪,到时候使一报十,就有大笔的银子可以落帐。

租界的工部局里,对于麦边的失踪,现在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阿尔比昂和普鲁士的领事,是想过要找人的,但是本杰明的态度并不积极,他们也就不再追。反正麦边当初展示的是华尔街提供的无限担保证书,有什么问题,也找不到他们两国头上。

现在他们所担心的,其实也是难民问题。这次经济风暴,不知道要制造多少破产者,这些人走投无路之下,往往会选择用暴力手段获取收入。其在华界怎么做,跟他们无关,可一旦冲到租界来,那就是大问题。

因为股票的事,租界警探士气低落,对于维持地面治安是虚应故事,一旦难民大规模涌进来,必然要出大乱子。虽然租界有兵,可是数量终究不足,很难保证安全。是以一方面给长江上的阿尔比昂舰队发报,希望派兵保护,另一方面,赵冠侯这个开设粥场,给老百姓饭吃的主张,很对他们胃口。

粮食的事,洋商倒是可以代办,只要有钱,就有米粮。价格上,由于有洋人领事的照会,倒也没高到离谱,只比平时的米价贵了一倍有余。

赵冠侯自汇丰银行提了三万银子,说是准备买米,又派了手下,将麦边两个假户口里的银子划到了华比银行的帐上,这两个户口里的银子不多,加一起只有两万,不会引起注意。前后五万两,办粥场的先期投入就已经足够。

等离了银行,下一个去拜访的,则是沈保升。松江漕帮虽然现在不大吃漕运饭,南漕也改为海运,但是和水上的人家,以及粮商还是有往来托他们买米很便当。沈保升的境遇,远不如初见之时,脸色灰暗,精神萎靡,全没了前几天那副得意的派头。